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逼学,也是一种家暴

2021-12-17 10:36:5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物品,也不是父母拿来攀比、炫耀的工具,更不是弥补父母遗憾的替代品。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尊重基本的教育学习规律,否则只会起到反作用,还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还望跟该男子一样的父母,在逼孩子学习前,先给自己上一堂心理课。  

凡事都有个度。为人父母者,教育子女、辅导作业是常事,但一旦过度,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有可能违法。南京一位博士爸爸即是如此。  

据报道,这位爸爸家有一对小儿女,儿子7岁,正读小学一年级,女儿5岁,还在上幼儿园。但其却罔顾现实,逼儿女学习高数、文言文,甚至不惜进行殴打、谩骂。无奈之下,妻子不得不将其诉至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不得不说,该男子的行为实在有损人父形象。幼儿园的孩子,身体各项机能还处于初发育阶段,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连懵懂都还谈不上,更何况让无数成人都倍觉头疼的高数?面对如天书一般的数字、符号、公式,如此幼小的孩子不蒙圈才怪。相信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该男子的行为太过激进。甚至有网友直言其走火入魔了。  

作为一名博士,接受过高等教育,理应懂得寒窗苦读、循序渐进的道理,明白教育规律,却偏偏违背常识、常理,做出如此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实在匪夷所思,更让人禁不住想问一问:他是否也经历过可怕的逼学?他究竟经历过什么?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尽管公安民警、妇联工作人员以及学校老师进行了协调,但他始终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觉得教育方式失当,反而认为是家务事,拒绝协调。  

真是细思极恐。以致于有网友建议其去做一下精神鉴定。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家庭暴力不仅包括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身体侵害行为,还包括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精神等侵害行为。而当地法院做出的判决也显示,病历资料、照片、视频等证据足可证明该男子的行为已构成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明显超出了“家务事”的范畴。因此,法院最终支持了其妻子关于人身保护令的申请,不过加了三个月的期限,希望该男子能借此机会好好反省,加以改正。  

正如判决书中所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对未成年进行合理教育的职责,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尊重未成年人的心里状况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物品,也不是父母拿来攀比、炫耀的工具,更不是弥补父母遗憾的替代品。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尊重基本的教育学习规律,否则只会起到反作用,还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还望跟该男子一样的父母,在逼孩子学习前,先给自己上一堂心理课。  

◎刘庆英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