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亟需破解

2022-07-04 10:04:1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面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快递企业应通过免费存放包裹、派送前“知心选”、消费者在线设置是否放驿站等多种方式,探索推广消费者快递选择权,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不同于大多数行业,快递行业涨价,有些“明目张胆”。“两通一达”(圆通、申通、韵达)5月单票收入超20%的增速,表明这场自2019年开打的快递价格战,眼下已无限接近于“偃旗息鼓”。不过,对比之下,快递员派费却“原地不动”。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什么影响?(7月3日中新经纬)

中国是快递大国,快递业务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然而,快递大国不等于快递强国。中国快递市场仍是激烈竞争的“红海”,此前,低端价格战“内卷”大行其道。问题是,快递企业单价低于成本,使得一些乡镇网点被迫停业或私自加价收取取件费,导致快递服务质量下降,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2021年以来,国家及各地方相继出台政策,管制快递市场无序价格战,逐渐遏止“内卷”乱象,快递公司单票收入同比上涨,已成为常态。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快递员派费却“原地不动”,影响了消费体验和快递业健康发展。

不可否认,低端价格战“内卷”,得实惠的主要是电商,作为收货方的消费者,服务体验甚至有所下滑。不仅快递费用并没有降低,而且快递时效性有所降低,如网点派送慢、一些快递员未经客户同意就把快件放到楼下、寄存柜甚至小区门口等。特别是,低端价格战“内卷”,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比如,一年时间过去了,虽然快递价格有所上涨,但快递员派费仍“原地不动”。由于派费严重偏低,为了保证快速完成派单,快递员往往以牺牲服务质量追求派单数量。

可见,治理快递“内卷”后遗症,首先要监管“下猛药”。一方面,要逐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避免企业采取机会主义竞争策略,借助烧钱模式打乱有序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让快递企业回归价值竞争赛道。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规范市场运行,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的权益;广大消费者应对快递小哥这个群体,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实行双惠共赢。特别是,给快递员上涨派费,才是改善末端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换言之,根治快递“内卷”后遗症,亟须末端服务“开良方”。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都是行业性难题,必须下力气破解。《快递暂行条例》明确,鼓励多个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快递末端服务。这就要求,政府或行业相关部门,应尽早拿出意见,明确小区快递站点的性质与定位,强化其公益属性,将小区快递站点,作为小区为居民提供后勤服务的公共产品,成为小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特别是,面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快递企业应通过免费存放包裹、派送前“知心选”、消费者在线设置是否放驿站等多种方式,探索推广消费者快递选择权,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汪昌莲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