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当青少年“占领”网络,该如何管理

2022-07-19 10:46:5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青少年“占领”网络,亟须合力保护“阵地”安全。应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设置“网络保护”专章的基础上,尽早研究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切实加强内容监管和行业管理,推动网络平台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不久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中小学线下转线上教学。这一代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但是,如何面对、引导、管理、保护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成了不少教育界、法律界、互联网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7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9%,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0.4%)。一些孩子对手机、平板和电脑的使用技巧,甚至超过家长,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然而,必须正视的是,色情、诈骗与网络欺凌,仍是未成年网民面临的主要网络风险,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上网安全。

早在2017年6月,腾讯安全团队联合腾讯儿童发起了专项“儿童网络保护大调查”,在未成年人反馈的7638份问卷中,网络诈骗、不良信息和网络欺凌是孩子们遭遇的三大负面因素。其中,网络诈骗比例最高,占61%,有超过23%曾遭到网络暴力欺凌,被人在网上辱骂、折磨、欺凌,甚至暴露个人信息,孩子的心灵受到巨大打击。正因为如此,2017年底在乌镇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提“网络茧儿”,关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一方面,网络可以传播正面声音,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网络作为“自媒体”,也会使非理性声音、谣言、诈骗及淫秽等有害信息大面积传播。现有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这对网络信息安全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成了新的威胁。特别是,统计数据显示,八成未成年人缺乏全面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网络威胁不知道如何处置。

可见,青少年“占领”网络,亟须合力保护“阵地”安全。首先,应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设置“网络保护”专章的基础上,尽早研究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切实加强内容监管和行业管理,推动网络平台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责,对遵纪守法、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用户以鼓励,对传播有害信息的用户给予限制和惩戒,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同时,应依法将论坛、微博、博客、搜索引擎、自媒体等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业务纳入专项许可范围。再者,要建立健全对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引发侵害未成年人利益事件的有害信息的监测、预警、通报、处罚等,应该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

 

​◎汪昌莲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