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从“炫富”到“炫父”:“王澄澄们”为何让人愤怒?

2022-07-20 08:30:1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又一个年轻人在网络上“坑爹”了。

最初,这是短视频平台上俗套的“炫富”段子:一天消费1.5万余元、一个人住400多平方米的房子、日常起居有保姆照顾、动辄送豪车名包等奢侈品……这些视频内容由自称“生活在二线城市的女网红”王澄澄发布,其保持活跃的抖音账号IP属地为辽宁。

后续事态发酵前,这些内容并未引起多少平台以外的网友在意,毕竟相关炫富短视频的套路已被披露了不止一次,也多次被整治、清理。退一步讲,社会发展至今,公众对合法前提下的发财致富是有包容度的。这也是有类似桥段的影视剧能够存在的社会基础。

直到王澄澄团队疑似动用一架警用直升机拍视频、贴出一张与身穿警察制服父亲的合影,她终于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这把火迅速将王澄澄送上热搜、话题榜,令王澄澄“破圈”成为社会话题。她如愿以偿地被“看到”,同时必须接受公众检视。

王澄澄努力解释“车、房是自己的”“自己有公司,有企业,22岁以后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她不清楚评论区“为什么这么酸”。

这种打击自尊心的网络话术并不高明,在街头骂战中常常出现,“当你试图和对方谈论公平正义时,他(她)对你说不够格”。但他们往往又享受这种被关注、被“嫉妒”的感觉。王澄澄在一条视频中说“咱俩这回可得低调点了,不然又被人盯上了”。

王澄澄并未低调。她的说辞只是进一步刺激网民的台词——这些所谓的网络红人及背后的运营机构深谙撩拨网络情绪之道,在舆论场中踩钢丝,从中攫取曝光度、流量和利益。

王澄澄没踩好,翻车了。沈阳当地一些“王”姓领导纷纷躺枪,网友们充分发挥联想、检索、比对照片,试图找到王澄澄的生父。

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会同沈阳市纪检监察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迅速通报。通报简而言之:王澄澄这个人,有,真名王某澄,31岁;她的“警察父亲”,有,但已退休,曾任科级领导;直升机,有,但沈阳警方只在承担特殊任务时租用;最后称其自主创业,有个企业家丈夫赵某。

公众显然不满足于此,继续挖出王澄澄数年前的留学经历、创业经历、接受当地媒体采访的细节,以及其丈夫赵某的背景。

网友的质疑是多方位的:王澄澄留学10年之久,据报道其“8年时间跑遍大半个地球”,“从路边两元一杯的冲粉奶茶,喝到上百元的法国五星级酒店茶饮”,当时其父在职,财力是否可以支撑?归国后为何即能豪掷500万元创业?从白手起家到身价上亿仅仅用了4年,是如何做到的?奶茶店盈利能力刷新行业奇迹,如何实现了几近不可能的事?为何奶茶店主体公司又于去年注销?

人们并非不能容忍一个“商业奇才”,只是现在呈现出来的网红王澄澄,恐怕难以经受网络的全方位检视。

从“炫富”升级到“炫父”,网友们与王澄澄八杆子打不着,她迄今的所作所为,绝大多数网友也未遭受实质不公待遇,但她的一系列“作死”操作打破了公众对公平的信任和想象,人们要捍卫来之不易的公平、公正。

说到底,公众愤怒的燃点是对不公平获取社会财富的愤、是对不公正滥用特权的怒。

一些网络“大V”认为网友的愤怒和批评在针对警察群体。对于这种言论,我们应该像对网红给网友扣“网络酸民”帽子一样,保持警惕。一个前警察的女儿远不能代表人民警察。

相反,我们应该倾听这种愤怒背后的民意。不止公众必须对“王澄澄们”保持愤怒,相关部门理应对“王澄澄们”背后的力量予以深入调查,并继续对公众的疑问及时回应,呵护公众参与攸关公共利益事件的心态和勇气。

当然,公众和有关部门也应警惕“舆情营销”,一个破圈的舆论话题引起的关注对于个体是空前的,某些网红借此“成名”,风波过后获取巨大利益。

一段流传于网络的视频中自称策划运营过“王澄澄”账号的编导透露,“王澄澄的账号打造的账号人设就是‘变相炫富的路线’,通过炫富来吸引粉丝关注。”

如今看来,面对历次针对炫富视频的打击,“22岁以后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的王澄澄显然是“漏网之鱼”,营销套路几乎正中相关平台发布的打击要点。

7月18日,“王澄澄”这一账号已注销。纵观“网红发展史”,上一次接受类似网络规模待遇的应该是炫富女郭美美,去年因卖有害减肥药一审获刑两年半。在社会不断发展完善中,郭美美不是第一个,王澄澄也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