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记者发现,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都有网友参与“地铁寻宝”,有人看到线索专门到地铁站“寻宝”,甚至在地铁站蹲守,还有商家以此活动打广告。对此,多地地铁运营方发文提醒市民,请勿在车站、车厢内开展打卡、藏宝、寻宝等活动。(9月4日《北京青年报》)
王女士平时喜欢手工制作古风饰品。她把一对用铜丝和琉璃花瓣做的耳环,放在了地铁座椅底下和垃圾桶底下,很快就被人拿到了。王女士感到这样的活动挺好玩。与王女士有相同认知的人很多。有的参与“藏宝”,有的参与“寻宝”。
在好奇心驱使之下,“地铁寻宝”愈演愈烈。上海、厦门、广州、深圳、成都、昆明等地都有“地铁寻宝”活动,而且从趋势上来看,不断有城市参与其中跟风追潮。这给交通安全、出行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一些地铁管理部门十分苦恼:如果藏宝者在相关地铁运营设备上藏宝,就干扰了列车安全运行,或者被识别为存在安全隐患的不明物体而导致列车运营系统发出警报,会干扰列车正常运营。而且,“地铁寻宝”还造成了不必要的人流聚集,有的人并不“需要坐车”只是为了“参与寻宝”才去了车站、去了车厢,增加了不必要的客流。
“地铁寻宝”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就在于“地铁寻宝”将盲盒娃娃、曲奇饼干、明信片、手工发夹、戒指、耳环等饰品藏在地铁站内和地铁车厢的隐蔽角落,通过视频或照片发布时间、位置等信息,引导大家“寻宝”激发了“探奇的心理”。“地铁寻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家的促销活动,借助“地铁寻宝”进行广告宣传;一种是市民的“寻宝游戏”,只是为了好玩,才将自己家的物品放在地铁的座椅下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的“地铁寻宝”都需要我们送上“一曲凉凉”。因为,这种游戏不仅是“刺激的”还是“风险的”,给地铁安全运营带来了风险。
目前已经有不少地铁公司发布“禁止通知”,问题是他们的通知没有任何作用,“地铁寻宝”依然十分火爆,人们怀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把“地铁寻宝”变成了一出“危险游戏”。禁止“地铁寻宝”不能只靠地铁公司。还需要警方部门从维护社会治安的角度加强监管,用法律法规来叫停,因为“地铁寻宝”不是简简单单的社会活动,而是一种扰乱社会治安的危险游戏。
“地铁寻宝”打开的实际上是“魔鬼之瓶”,实则是迷失了方向,这需要商家、市民、地铁公司、警方都引起重视,再好的创意也不能“出轨”!说白了,“地铁寻宝”和“景区寻宝”“广场寻宝”“超市寻宝”性质是不同的,再好的活动,也怕选错了地方,地方错了其效果就会南辕北辙。(◎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