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栓Q”肯定能入选2022年度网络热词了。近日河南禹州一名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里,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相关视频随后登上热搜。视频中师生互动时孩子竟然还唱了起来,弄得老师既生气又好笑。(9月21日澎湃新闻)
“栓Q”这一网络用语,出自于近两年来爆火的网红刘涛。他用中英文双语介绍家乡阳朔的山水,结尾处将英文短语“thankyou”说成“栓Q”,略显搞笑的口音引发全网争相模仿。关于“栓Q”被小学生写进作文这件事,评论者甚众。有人觉得“宽以待之又何妨?”,有人认为网络语言这把双刃剑,要“正确引导辨证看”,更有忧心忡忡者直指这类“黑话”一旦被长期使用,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珠玉在前,无需赘述。其实笔者觉得与其由己度人,痛陈“栓Q”利弊,不如先看看视频拍摄者张老师的态度:虽然看到“栓Q”时“血压飙增头都大了”,但当时是强忍着装得严肃,其实她内心都要笑死了;告诉这名男生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了,就让他回去。没有鼓励,也没有批评,只是慢慢引导;没有疾言厉色,更不诉诸家长,甚至还忍不住拍了个视频。这种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种和谐活泼的师生关系,笔者首先想为老师点个赞。
网络热词比较简洁形象,轻松幽默。当学生在平时练习、练笔中偶尔使用,只要不是宣扬暴力、歧视等不良词汇,老师不必大惊小怪,或视为洪水猛兽。在孩子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慢慢会领悟到什么场合需要什么语言。老师只需要尊重孩子,做些善意的提醒,就完全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在作文里写“栓Q”是错误吗?当然是。教育部、国家语委办积极引导网络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高考中提出了“笔试一律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的明确要求,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别的不说,如果高考卷子里出现“栓Q”,按照上述标准肯定会是扣分点。
但这名男生才三年级,这是他第一次写作文。他没有积累太多词汇量,他可能还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只是在生活中“栓Q”听得多了、说得多了,作文时不自觉就写出来了。这本身不就是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吗?看着这个为了写作挖空心思不惜“栓Q”的小男生,笔者不由想起之前工作被安排写第一篇评论的自己。由于没经验,不知道评论怎么写,笔者就在网上“东拼西凑”了一篇急就章,当时部门领导看完笑着问我:“文章写得很好,但别人说的话是你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吗?”从那之后,笔者塌下心来多看多写多总结,逐渐写出来自己的东西。
同样道理,像“栓Q”“芭比Q了”“我不李姐”“我真的会谢”……这些网络热词都是当下一种众口相传的语言表达和情绪模仿,因其本身形式简单和内涵缺乏,这些热词往往火了一段时间后就变得索然无味被人丢弃,就像那句灵魂拷问——“别人说的话是你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吗”?笔者有理由相信,这些现在喜欢“栓Q”的年轻人,在加强了对名著经典的阅读,学习了优美、准确的书面表达方式,培养了“雅言”的语感之后,有了积累和沉淀,他们再写作、交流时自己就会对那些曾经热捧的网络热词嗤之以鼻。
时间会检验一切,我们不妨让“栓Q”再飞一会儿。我们要相信与时俱进的老师们有规范引导学生的能力与耐心。我们更要相信互联网时代下长大的孩子们自己能够跟得上语言发展趋势,形成独立、成熟的语言审美体系,听得懂下里巴人,写得了阳春白雪,也握得住生花妙笔。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