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室雇“托”营造学习气氛值得鼓励。但仅仅依靠改善外在环境来强制约束只会让这种学习模式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青年人更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挑战。
付费自习室过去几年很火,成为大学生考研、考公,职场“充电族”喜欢的去处。前不久,“河北一县城开办超10家共享自习室”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而为制造好的学习氛围,更有自习室经营者雇管理员当“托”,以吸引更多的客户。(10月24日九派新闻)
某家自习室老板这样和记者解释:来看场地的学生,会因为觉得没有学习气氛而离开。所以就找那种爱学习的人来当管理员,他们坐在自己桌子上学习,像水军一样,营造学习氛围。
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雇了“托”以后更容易吸引客户,这说明经营者除了在自习室硬件上下功夫,还开始在“软件”上动脑筋。站在去自习室学习的人的立场来说,在这种氛围十足的地方,更能带动自己专注于学习,购买自律花的钱不至于打了水漂。怎么看都是一种“双赢”。
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一说起“托”啊“水军”啊,我们总会联想到商家为了逐利不择手段、走歪门邪道。从新闻上看付费自习室的经营者最终目的的确也是为了逐利,他们制造了生意“繁荣”的假象,最终想“忽悠”消费者……去学习。如果非要说这是一种商业“诈骗”,笔者觉得这更算一种披着文化外衣的“善意谎言”。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国家在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实以各种方式学习、随时随地地学习,何尝不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应有之义?无论是付费自习室逐步下沉县城,还是商家雇佣水军制造学习气氛,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在如今快节奏、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民众学习热情不断攀升,全民“学习热”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的自习室和健身房模式类似,是靠售卖空间和赚取房租差价为主。但不同的是,健身房的收入更多的是售卖私人课程,但自习室目前还没有看到额外的收入增长点。如果不能开辟新的盈利点,自习室难逃盈利模式单一的困境。仅仅依靠雇“托”营造气氛绝非长久之计。
“付费自习室”是城市打造学习型社会的表现之一,唯有规范发展,行业才可能行稳致远。因此,有关部门需要为付费自习室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乱定价乱收费等乱象加大打击力度,为其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畅通群众监督维权渠道,保证群众合法权益。
其次,职能部门完善行业标准和管理细则,提高准入门槛。安全环保的设施、良好的通风环境、充足的学习空间,这些都是付费自习室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探索自习室管理机制,避免出现付费自习室过度商业化的情况。
另外,付费自习室下沉到县城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共学习空间在二三线城市有点捉襟见肘,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的县城来说,图书馆座位稀缺,条件不尽如人意,更甚者部分县城连公共图书馆都无处可寻。如何提供更多免费的公共学习场所,也应是各方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存在即合理,自习室雇“托”营造学习气氛值得鼓励。但笔者想再多唠叨一句: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虽然面临无数诱惑,但内心的浮躁和懒惰才是难以进入学习状态的根本原因,仅仅依靠改善外在环境来强制约束只会让这种学习模式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青年人更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挑战。(◎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