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刘先生受邀到广东中山市古镇参加婚宴,新郎只收39元礼金,这让他挺吃惊。11月5日,刘先生告诉记者,新娘一方甚至不收朋友的红包,这样的婚礼习俗让他耳目一新。刘先生介绍,他是10月22日接受新郎的邀请,去中山市古镇参加婚礼,他准备了500元的红包,新郎收了500元后,只留下39元,返还了461元(11月6日《极目新闻》)。
结婚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结婚时喊上亲朋好友相聚祝贺也是人之常情,必不可少。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礼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新郎新娘来说随多多收、随少少收,像刘先生这样被退回礼金只留39元,真的让人耳目一新。新郎对其他亲朋好友也是只收39元,并非与刘先生有特殊关系而享受特殊待遇。
亲朋好友结婚不是送不送礼金的问题,而是送多少礼金的问题。礼金问题不仅具有文化和社会意义。还是一个经济问题:现在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把面子看得很重,送礼金不再是一百元二百元,而是几百元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有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怕别人笑话甚至怕别人看不起都不愿意去参加婚礼,有的即使参加了婚礼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尤其是到五一、国庆等结婚高峰期,往往会收到多个“红色炸弹”,令人不堪重负。可以说礼金不仅给公众带来经济压力,也带来心理负担乃至精神痛苦。
结婚不再是几万元就能解决的,包括买房等需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可以说结婚时礼金的互助功能已经消失,礼金的情感表达符号在增强。尤其是礼金的多少并不代表感情的深浅,也不代表祝福的真诚度。无独有偶:杭州一对新婚夫妻设计的“礼金互免卡”火了,引起网友热议。其实39元礼金比礼金互免更具有人情味。不管是39元礼金还是“礼金互免”,不仅没有损伤朋友之间的情感,反而起到润滑剂和黏合剂的作用,让感情的纽带更加稳固。一味追求在数额上的互相攀比,就会让情感表达逐渐变质为钱与钱的交易,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尤其是在这个陌生人社会和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人们更在意朋友能否亲自到现场参加婚礼送上祝福。39元礼金既走出人情的围城稳定双方感情,又没有感情债,使礼金回归了初心,是一股清流更值得复制推广。
◎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