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眼 > 内容详情

连接死亡与重生 他们用大爱延续生命

2022-04-06 10:46:0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这里,有济南市首对夫妻遗体捐献者“九旬老人吴家骧和李闻诗”;有首例日本籍百岁老人山崎宏;有首例器官捐献者安弸;有109岁最年长遗体捐献者孟宪陶……虽然没有捐献者的遗骨,但纪念碑上的名字,足以让人心生敬畏。日前,山东福寿园纪念广场上,一场特殊的追思活动如期举行,为了纪念161个新刻的名字,也为了缅怀更多大爱传递者。在齐鲁大地,不同群体竭尽所能,共同延续着无私的爱。

遗体器官捐献角膜捐献纪念碑上新增了161个名字

新增的名字,留下的是爱

又是清明春风扬,追忆亲人情义长。清明节前,由山东省红十字会、济南市红十字会主办的“生命的意义”2022清明节捐献者追思祈福活动在山东福寿园举行。在肃穆的音乐声中,大家向遗体捐献者和器官角膜捐献者默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捐献纪念碑敬献鲜花,共同向生命致敬。

清明节前,161位捐献者的名字被庄重地刻到了纪念碑上。这些新增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名字,每一个都镌刻着大爱。他们遍布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献上生命的礼物”,成就了他人的希望和幸福。新增的捐献者中,还有很多夫妇,他们的姓名并排刻在一起。

自2009年至今,捐献者清明追思会已举办了十余届。遗体捐献纪念碑2009年12月落成,器官(角膜)捐献纪念碑2012年4月落成,上面镌刻有捐献者的姓名,是捐献者家属追思纪念的精神家园。2016年遗体捐献纪念碑二期扩建工程竣工;2017年器官(角膜)捐献纪念碑二期扩建工程竣工;2019年遗体捐献纪念碑进行重建。每年清明节,捐献纪念广场都举办追思会,缅怀追思逝去的亲人。

红十字会作为遗体(角膜)和器官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非常重视对捐献者的缅怀纪念。据了解,除济南外,青岛、济宁、菏泽、枣庄、泰安、临沂市红十字会已建成本地区遗体(角膜)和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场所。更多大爱被延续,也有更多人被缅怀。

让离开的生命更有意义

有一种爱,叫做倾其所有。将遗体器官捐献出来,无疑是这种大爱的体现。

近日,一场不同寻常的生命接力在青岛完成。今年3月初,23岁的小伙杨林突然感到恶心嗜睡并且呕吐不止,父母立刻带其去医院。经诊断,杨林的脑干区长出一个8厘米大小的肿瘤,已经牵连脑部神经,情况十分危急,入院后的杨林昏迷不醒,医院表示,这种疾病挽回生命的几率很小。3月20日,杨林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随时可能脑死亡,“得知这一噩耗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杨林的父亲表示。当了解到儿子的器官符合捐献条件后,父母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儿子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献出去。

3月26日,医生宣布杨林脑死亡。当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杨林的父母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并按下手印。“儿子已经走了,但他的器官能留下来,鲜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能拯救别人的生命,这一切都值了。”杨林的父母选择用爱化解悲痛,最终捐出儿子的心脏、双肺、双肾、肝脏以及一对眼角膜,将让青岛、杭州、上海的9名病人获得“新生”。

“留下的爱让离开的生命更有意义。”这是志愿者吴晓建对遗体器官捐献最深刻的理解。他曾是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早在2003年,他的父母就自愿申请捐献遗体。十余年后,回头重新审视父母当初的决定,吴晓建心中充满了自豪。如今,他自己也早已填写了“捐献申请表”,希望将来也把遗体贡献给医学教育事业。

连接死亡与重生

从2003年开始探索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到2010年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如今,在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和协调员管理工作这条路上,我国已走了19年。在传递大爱的队伍中,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连接着死亡与重生,因此协调员们也被称作生命“摆渡人”。

2015年登上这条“渡船”的王宪英是肾移植科的一名医护人员。“那一年,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唯一的合法来源,国家政策的支持让这项工作得以持续推进。但直到那时,很多老百姓都几乎没听说过器官捐献。”如今,已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OPO办公室协调员的王宪英不曾想到,自己在这一行里一干就是7年。“从事协调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之前在临床科室,看到很多需要接受捐献的病患及其家属的痛苦,想着能多协助捐献成功一个就能多救几个人的生命。”

24小时随时待命、陪同捐献者的家属办理捐献手续、在手术室陪患者走完最后一程……成了王宪英生活的重要内容,她所负责的区域除了省城济南,还有德州、济宁、枣庄等地的医院,半夜被叫起来出发去医院,星夜兼程,常常一晚上不睡觉。她深知,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和死神抢时间,必须快一点,再快一点,才能跑赢死神。作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有时候,一句话说出口有千斤重。对于王宪英和同事们来说,每一次成功移植的背后,其实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更多在生死边缘上挣扎的人。

在零距离接触了多次死亡与重生过程中,王宪英得到的更多的是感动。 去年初,济阳区一位80多岁的老人坐着轮椅来到医院,要捐献自己小儿子的遗体,“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已经在她之前离世,小儿子患有先天性脑萎缩一直与她相依为命。”王宪英说,“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思想比较开明,她希望将儿子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研究这个病,而她自己也签署了遗体捐献同意书,这位老人让我印象深刻。”

“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没听过器官捐献。要把国家的相关政策介绍给患者家属,让家属在接受救治无望的结果的同时,还要认可捐献并同意捐献,特别难。”王宪英说, 随着观念的转变,遗体器官捐献的被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她有了100多个成功捐献的病例。“虽然还是有很多阻碍,但在工作范围内,我希望做得更多,能够帮助更多人重获新生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 点击 |

30余万人的爱心延续

今年清明节,2022全国云上缅怀纪念活动正在进行。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实现器官捐献3.9万余例,捐献器官11.7万余个,角膜捐献4.2万余例,遗体捐献4.5万余例。十余万人体器官、角膜和遗体捐献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无私选择,献出生命的礼物,让大爱传递。自2013年起,每年清明节前举办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向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表达缅怀和追思。目前,全国已有174个城市建立了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将捐献者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供捐献者家属和社会公众祭奠缅怀。

山东省是全国首批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的省份,省红十字会按照试点工作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做好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志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等工作。近年来,全省器官捐献登记报名和捐献数量快速增加,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山东省红十字会成立医学捐献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省累计登记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数量达到373502人。而在3年前,这个数字还是30258人。

在省城济南,遗体(角膜)和器官捐献工作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济南市遗体捐献登记报名4302人,已实现捐献614人;器官捐献实现550人;角膜捐献登记报名2286人,实现捐献434人,均居全省前列。在遗体捐献者中,超过六成是老年人,而器官和角膜捐献者则趋年轻化。这份大爱的延续,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