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溯古追今,众多爱书人在藏书、护书、读书的绵长文脉中积淀了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厚重底蕴,并以书为脉镌刻着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串联起“爱阅之都”济南的文化基因。首届济南书市,吸引了读者10余万人次,交易额共计约6000万元,这正是“诗书继世”"文化济南“”济南文化软实力“最生动的注脚。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城市发展,书香山东进一步以文化人,必将带领济南文化产业、山东文化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台阶。
说起阅读与城市气质,似乎永远说不完。
几年前,豆瓣发起过这样一个话题:如果用一本书来代表你生活的城市,你会选择哪一本?里面提到,代表上海的是金宇澄的《繁花》,代表杭州的是张岱的《西湖梦寻》,代表北京的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看到这里我就想,究竟哪一本书可以代表济南,文中没有提及,从我个人来讲,我会选择刘鹗的《老残游记》。
记得小学课本里节选过一段描写“白妞”王小玉表演梨花大鼓的篇章: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一段梨花大鼓,让刘鹗写得五光十色,跌宕起伏,仪态万方。也许这就是当年的济南风度,这就是泉城气质的一个侧影。
这个话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答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或温婉、或雄强、或包容、或开放。
那么城市的气质因何而来,从先天的层面讲,离不开历史传统、离不开自然地理、离不开人文风物。从后天的层面讲,离不开城市管理者的决策谋划,离不开一代代城市居民与这座城市和谐共生而形成的氛围惯性,更离不开阅读给这座城市持续注入的那一股源头活水。
济南人杰地灵,自古文脉不绝,西汉有济南人伏生藏书传经,《尚书》得以传世。唐有“李杜”来此驻足,诗书继世,海右此亭。宋有词坛“风流二安”,豪迈婉约,相得益彰。清有一代大儒周永年,筑藉书园,积书10万卷……
这是济南的历史。
千古文脉,传承至今。从古至今,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护书、爱书都是济南人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也许是基于此,近年来,济南前后三次承办了全国性的图书盛会,2009年,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济南开幕。2021年,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创下了多项数据的“历史之最”。就在上周,刚刚落幕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分会场暨首届济南书市再给春天的济南图书市场再添一把火。聚起星星之火,让阅读之光点亮街角巷陌。
这是济南的现在。
让书香触手可及,源自一座城市的底气,亦彰显着城市的精气神。承袭“诗城”与“书城”深厚底蕴所积淀的文风,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双向发力的“书香城市”建设写就了“文化济南”的生动注脚。
漫步在济南的街道,不经意间,就会看到济南市专为市民打造的公益阅读空间——泉城书房。让你在闹市中仍能寻得一处读书的“静土”,独享一份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目前,44家高品质泉城书房已覆盖全市12区县及3个功能区,满足市民阅读需求为核心,成功打造“15分钟阅读圈”。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泉城书房累计接待读者447余万人次,借还图书96多万册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等公益活动3025场次。
此外,以图书馆为主体,图书馆总分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城市书房、新华书店等阅读设施为载体的“五位一体”模式形成了联动合力,推动济南全民阅读工作迈向深入。
阅读与积累,并非朝夕之功,同样,打造“书香泉城”“爱阅之都”亦需点滴积累,久久为功。
2018年世界读书日当天,由光明日报、腾讯公司、京东集团成立的“文化大数据实验室”发布了《从阅读指数看城市气质报告》,首次对全国300多座城市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全方位、多维度呈现了不同城市读者的阅读状况及城市气质。从《报告》发布的榜单来看,最爱读书的五座主要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最具人文气息”的城市三甲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最注重生活品质”的城市三甲为上海、杭州、北京,“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三甲为深圳、杭州、上海。
济南并未上榜,跻身全国前茅可能还有较长的路走。当然,我们要正视的是,《报告》的数据反映出一些共性,比如一座城市的经济文化发达程度,与这座城市居民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呈现强相关性。这其中的逻辑很容易理解。经济文化先行发展的城市,往往意味着更高素质的市民、更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更加活跃、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活。
书香气质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也氤氲在每一个爱书人的日常生活里。2020年,济南荣获“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称号,随奖项一起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业余休闲时间,济南人阅读学习的比例为27.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就在上周召开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分会场暨首届济南书市开幕式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贾平凹这样形容济南:“从秦岭到泰山,作为终生用笔工作的人,我的心情,我的感受,可能会与别人多少不同,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是欢喜。我欢喜泰山,我欢喜齐鲁文化。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设立了分会场,我觉得这对诞生出李清照、辛弃疾的泉城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
阅读,无论对一个人,对一座城,还是对一个国家,都是“一件大好事”。
书香建设,久久为功。站在深厚历史气韵积淀而成的文化“富矿”之上,济南的书香建设立于新,践于行。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节,也是读书的季节,从某一个角度上讲,读书就是播种,读书就是播撒对未来的希望。
那就让我们翻开书本,播撒下对未来的希望吧。(沧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