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你被迫焦虑了吗?“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六升七的暑假是分水岭”“开学就要初三的孩子们暑假别再玩了”……暑假大幕才刚刚拉开,“可怕的暑假”系列短视频老早就刷屏朋友圈,提前把孩子们的快乐“扼杀”得一干二净。
据媒体报道,一些平台博主戴上眼镜、化身“资深老师”,以“××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为噱头制造“教育焦虑”,语重心长、一本正经地提醒家长们抓紧暑假的黄金时间给孩子们突击补课……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这类视频几乎覆盖了所有年级,赤裸裸地宣称“古文是分水岭”“英语要提前学”“奥数是敲门砖”——然而在视频末尾,往往是各种学习教材、辅导课程的兜售。
细心的网友发现,在这类视频账号中很多专门开通了相关教材和课程的购买链接。据媒体报道,这些橱窗中的教材价格不等,有售卖三五十,也有定价一百的,某小升初暑假预习资料显示已售38万件。辅导课程购买则更为复杂,初始点击定价低廉,但其实仅为咨询报名费,后续还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开启正式课程。
无利不起早!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些博主,一点也不过分,他们靠着制造“教育焦虑”,变相式“恐吓”,让家长觉得如果不买他们的课程、不买他们的教材,孩子们今后的人生就彻底完了。结果,“被吓坏”的家长们被成功洗脑,纷纷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买课买教材,逼着孩子们在暑假里补课、“超前学习”。
“可怕”的不是暑假,而是贩卖焦虑和兜售套路。人民日报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通过传播视频、炒作话题为产品导流,让流量变现,本是常见的营销手段。“可怕的暑假”无非是商家炮制出来的最新话题,让家长认同“超常学习”才是“正常学习”。归根结底,是打着关心孩子的幌子怂恿补习,实质上是贩卖焦虑、恐吓营销,利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实现自己的商业利益。
贩卖“暑假焦虑”,吃相太难看。重庆日报评论揭露道,贩卖焦虑背后全是生意。部分商家博主利用短视频平台,制造“教育焦虑”,背后都有流量和利益的身影。“X年级的暑假最可怕”的台词建议只是“虚招”,关键是视频下面小黄车挂的课程和书本,只要广告台词能奏效,能带来流量,能吸引受众,即便发现问题,也愿意“铤而走险”。
暑假不可怕,可怕的是贩卖焦虑的“套路”。中国经济网评论表示,夸张的话术、熟悉的套路,总能俘获一些焦虑的家长。这让人想起那些“违背祖宗决定”的网络神医们,他们也常常能引诱一些着急的患者。貌似掏心掏肺地“为你好”,实则他们眼里只有钱。
此外,警惕“可怕的暑假”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南方都市报社论直言,因为家长深陷暑假的“可怕”氛围中,各种参考书、培训课、线上课程就“加码”到自家孩子身上,让孩子的暑假变得比平时还忙、还累,“可怕的暑假”由此成真。可见,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些雷同短视频文本背后的教育营销产品,而是借此点燃的“鸡娃”热潮。
毫无疑问,这些“暑假是最可怕”短视频急功近利地宣扬“超前学习”,公然地卖书卖课,无疑与当前的“双减”政策背道而驰,属于变相顶风作案。特别是一些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依旧存在,有些培训机构想方设法打擦边球,不遗余力贩卖焦虑。
我国“双减”政策实施已两年。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表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近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双减”政策落地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要求“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平安、充实而有意义的暑期”。要求严厉打击隐形变异类校外培训,严防严查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等问题。
勒住失控狂飙的“教育焦虑”“恐吓式营销”,监管部门、网络平台、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对此,不少媒体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别中了“暑假最可怕”的圈套。新京报评论建议,相关部门以及视频平台理应在暑期来临之际,开展一场清理行动,不能再让这些贩卖暑期“教育焦虑”的博主,以“恐吓营销”的方式继续收割流量和商业利益。同时,家长们也要擦亮眼睛,莫中了“恐吓营销”的套,打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节奏。不妨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假期,让孩子能够劳逸结合,过个轻松快乐的暑假。
钱江晚报评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出手,相关视频平台也不能为了流量,对贩卖焦虑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应积极把好关口。家长们则要保持定力,不要盲目跟风。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切莫被各种话术忽悠而剥夺了本应该属于孩子的花季。
渲染“就怕学霸过暑假”,也是在贩卖焦虑。东方网评论指出,及时治理贩卖教育焦虑的主播同时,也应思考相关内容是如何通过审核上线的,倒追视频平台的责任。不能任由相关视频平台为了收割流量和商业利益,而对贩卖焦虑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育部门、媒体等也应加强宣传,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暑假时间,科学有效查漏补缺,不给渲染“暑假最可怕”的损人利己的主播们以可乘之机。
贩卖“暑假焦虑”当休矣。南方日报评论表示,贩卖“暑假焦虑”当休矣。要从根源上铲除这些贩卖焦虑的视频,一方面需要网络平台加大内容审核的把关力度,及时过滤不良内容;另一方面也应利用算法优势挖掘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优质内容,挤压不良内容的生存空间,正向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体现平台的正确价值取向。(潘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