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别再挑动“35岁+”的焦虑情绪

2023-07-24 11:00:4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青旅不接待35岁以上人群”冲上热搜引发热议。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北京不少青旅商家拒绝年龄35岁以上的人群入住。该网友询问原因,得到的回答是“年龄大的上下床不安全,容易出事”。

对此有人表示理解,“青年人住到一起,晚上聊聊天或玩玩游戏,年纪大了就是和年龄小的有代沟,聊不到一块去,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住到一个屋子别人也不舒服,你也不舒服。”

但更多的却是质疑之声:青旅限制年龄的规定很离谱,是对中年人的歧视;更有媒体评论直接用“请多给‘35岁以上中年人’一点包容和尊重”为题,直指青旅此举违背了包容和多元化的原则,伤害了中年人的权益。

青年旅舍的定位就是“青年”,其设施未必满足“中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商家以安全为由拒绝35岁以上的人群,不是不能理解。而公众之所以对此反应激烈,是在于围绕住宿这件小事,商家竟然以“年龄”来决定是否可以入住。对被排斥的人群来说,不能享受到对不同年龄人群平等对待的服务,这无疑会招致该群体中一部分人的反感。

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了平等和公平的原则,第十四条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其人格尊严受到尊重的权利,这两条法律依据决定了经营者不得在没有正当事由的情况下对消费者差别对待。

过去几年,“35+”仿佛成了一道坎,横在职场、婚恋、生育等诸多领域,在不同社会事件中被反复提及。澎湃新闻评论指出,青旅“拒接35岁以上中年人”之所以能够登上热搜,是因为它击中了某种社会情绪,即对35岁年龄限制的普遍反感——它似乎是在固化社会对35岁以上群体年龄歧视的氛围,而非缓解。

笔者相信青旅商家并非在刻意挑起不同年龄层之间对立的话题,也能理解其特殊的经营措施背后的苦衷。但是向公众解释这一行为的初衷,不能单纯拿“安全”说事。即便青旅的做法有合理性,但人为地给入住旅客“设限”,动辄一刀切明确35岁以上“恕不接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如此“待客之道”都有失公允、友好,也不利于青旅长久的经营。

当下,随着“特种兵”旅游、周边休闲游等新业态出现,作为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青年旅社不应机械地解构“青年”的年龄概念,而是要借机寻求精细化管理方式。比如,尽可能调整超龄顾客睡下铺,用服务的质量和温度代替刚性的年龄限制,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旅行的快乐与价值。(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