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机构不得制造“容貌焦虑”。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市美容医疗机构合同签约行为,《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近日印发,主要供营利性美容医疗机构与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使用。
当下,“容貌焦虑”已不算是啥新生事物,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发明显。而且这种焦虑情绪正在肆意蔓延,甚至日趋低龄化,很多未成年人深陷其中,现实状况令人忧心。
在一些网络社交平台中输入“医美”“整形”等关键词时,“平价医美组合”“少女感真的是玻尿酸给的”“低龄求美者”等流量词汇直接弹出,满屏都是各类整形医美宣传广告;加上“暑假整容”“暑假变美”“暑假逆袭”等医美广告频繁出现在热门短视频APP中——通过诸如此类的反复说教、熏染,让你深信不疑。对未成年人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种“洗脑”过程。
“做医美整形之前觉得自己不好看,很羡慕身边长得好看的女生,所以很迫切地想要变美。”福建的邱天从16岁开始接触医美整形;“还有一年就要上大学了,同学经常在一起聊‘拼完成绩拼颜值’‘开学军训变校花’‘人美运气都会好’,我再不做准备就真成‘土包子’了。”吉林高中生小娜今年暑假计划隆鼻……
这些学生在接受法治日报采访时,字里行间满满都透露着对自己容貌的焦虑情绪。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当中,有很多纯粹只是为了跟风,感觉自己不整形,那就是不合群、不潮流。日积月累,在这种错误认知的裹挟下,“容貌焦虑”越发严重。一时间,光子嫩肤、黄金微针、激光脱毛、玻尿酸填充、割双眼皮等形形色色的医美整形项目,成为寒暑假清单上的“必选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2020级学生前不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7%的大学生存在容貌焦虑,其中女生(78.83%)比男生(50.39%)更容易感到容貌焦虑。大部分男女生对自我容貌有中等偏上认知,但男生(7.87%)对自己容貌重度不满意的占比比女生(2.84%)更多。在这份50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为105人,女生为395人。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为改善容貌做出过努力,女性相较男性为改善容貌做出过努力的人数更多。而对于原因,该调查分析中,自卑心理、敏感心理和攀比心理三种心理因素是重要的个人因素。
这次北京市的先行先试,无疑释放了重要信号。而且对于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国家法律法规层面一直在持续加码,医美行业一直在接受全方位的严管。
为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其中就明确提出要重点打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
比“容貌焦虑”更可怕的是宣扬畸形审美观。湖南日报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过早走上医美整形的道路,不仅容易在生理上受到伤害,还容易被畸形的审美观带偏。学校、家长等要合理引导,让孩子充分、详尽了解风险,让孩子们美得自然,美得其所。
自2022年9月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开展全国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医疗美容行业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性大的虚假宣传、非法行医、假货频现、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整治。
国家卫健委网站曾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开展医疗美容、辅助生殖、医学检验、健康体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的抽查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情况。
今年5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就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规范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其中明确要求将医疗美容诊疗活动、涉医疗美容经营活动以及医疗美容用药品医疗器械等纳入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有助于明确监管重点,保持对行业乱象的监管压力常在。
“虚假宣传、夸大医美效果、对手术风险警示不足等,都是当前医美行业存在的典型问题。”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行业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消费者自身也需要增强风险意识,还可以通过卫生部门的官方网站,查验医美机构相关经营证件、医师证件等是否合规、有效,可以通过药监部门的官方网站,判断药物、器械等产品生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有潜在风险。
在朱巍看来,未成年人因为阅历不足更容易上当受骗,今后应在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立法中增加禁止性规定,各有关部门应严格限制经监护人同意的医美项目,履行严格限制性程序和条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治理“容貌焦虑”需突破监管难题。正如北京青年报评论所言,“容貌焦虑”是导致医美乱象的罪魁祸首,治理这一乱象先向制造“容貌焦虑”的行为开刀,可谓切中要害。对间接制造“容貌焦虑”行为,要追根溯源,找出背后“金主”和靠山,对源头给予打击。并且,监管与打击还应该向招工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延伸,对容貌歧视、身材歧视等现象也要强化治理,只有当容貌出众者不再总是成为社会的“宠儿”,容貌普通同样也拥有许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从根源上铲除“容貌焦虑”产生的土壤。
此外,家长不该助推“容貌焦虑”。新京报评论直言,因此,通过整容让自己的容貌更好看,当然没什么问题,但也不能高估其对人生、职业与事业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进行容貌攀比,而应注意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应引导孩子做好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之路充满信心。(潘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