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款新闻 > 内容详情

三星堆背后的故事

2021-04-05 11:19:4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传出新消息,遗址处新发现六个祭祀坑,顺利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丝绸等超500件文物。三星堆再次惊动天下。记者走进四川广汉,在平淡而熟悉的烟火气中,回顾三星堆发掘背后的故事。

三星堆再次惊动天下

一场直播过后,无数的人涌进了中国西南这个不大的小城。

“三星堆博物馆嘛?要得要得。”3月27日,正午刚过,出租车司机老陈就已往返于博物馆和市区五次了。

他说,每个出生在广汉的人,都能聊上几句考古的故事。一路上,老陈讲起了金沙遗址,又缓缓道来三星堆名字的起源。

三星堆,因地形得名,成都平原,三座起伏相连的黄土堆,和遗址背面新月状的月亮湾台地,形成了“三星伴月”景观,由此得名。

“自从有了新发现,游客可太多啦。”老陈笑着,他眼中的三星堆,神秘遥远,但又有近在眼前的真实,“谁要说是外星人留下的,我可不信。”

下午,三星博物馆门前,人流攒动。来自河南的一家四口正在标志性建筑前合影留念,一帮穿着时髦年轻人,骑着共享单车似从远方奔赴而来。他们举着手机,留念、打卡、直播……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宣布在三星堆新发现的六座祭祀坑中,出土了古蜀文明的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其中还发现了丝绸。

沉睡数年年,再醒惊天下。

虽然没有相关文献的记载,目前也还没有发现任何文字。但上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点滴,在时光的变幻中,我们终于再次嗅见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气息。

 

一把锄头的开始

三星堆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有5000年到3000年的历史。

据记载,1929年,当地居民燕道诚因为溪流淤塞溉田不便,车水淘浚时发现了一批玉石器,有,石壁、玉璋之类。消息传出后,随即引起了古董商的注意,他们蜂拥而至,一度引起广汉发掘热潮。经过他们的渲染和炒作,当时的成都古董市场,一度曾被广汉玉器闹得沸沸扬扬,此后,很快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并由此开始了最早期的调查研究。其后发掘断断续续。

1986年,是真正石破天惊的时刻。

时年,考古队仍在遗址周边勘测考察,与此同时,当地砖厂的工人就在不远处建窑挖土制砖。

“挖出玉刀来啦。”7月18日,砖厂工人骑着自行车急迫地闯进了工作站。当时的工作站站长陈德安立即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他即刻叫停砖厂挖掘工作,上报政府。

据说,当年,考古队“挖到宝”的消息不胫而走,数小时内,引来看热闹的人达千人之多。考古队求助当地政府,过后,一辆大车停在了发掘现场,三十名武警跳下车,将现场包围起来。考古学家陈显丹回忆当时的心情,“那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狂风大作、雨水倾盆、烈日暴晒、文物安全……考虑到也许会出现的种种可能,这次发掘,只能是抢救性的发掘。在兴奋与急促中,争分夺秒,完成了1号坑和2号坑的工作。

博物馆人数激增

随着考古直播的播放和金面具残片、象牙、玉琮、丝绸等文物的出土,三星堆频频被推上热搜。记者了解到,4月3日,清明小长假首日,三星堆博物馆入场观众创下历史新高,超过15000名观众涌入博物馆,三星堆的独特魅力持续受到追捧。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坐落在广汉城西鸭子河畔。记者走进幽暗的展厅,看见各类文物。讲解员欧阳礼告诉记者,自从三星堆有了新发现后,游客数量呈明显上升。

据介绍,目前馆内有六件文物被称为“国宝”,其中有四件被列为永久禁止出境展示的珍贵文物。“国宝”分别是玉牙璋、玉边璋、青铜大立人像、黄金权杖、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

其中,青铜神树被誉为“镇馆之宝”。1号神树高3.96米,是同时期最高大的单件青铜器,即便树顶有部分残缺。但出土时碎成了上千片,修复花了近10年。

据介绍,神树设计与中国古典神话的十日传说相当吻合。古人认为,有神鸟背负运行太阳,每天早上,由神鸟背着从东方的扶桑树上飞起,由东向西飞翔,晚上歇在西方的木神树上。神树想要表达的是古人以树通天通神的思想。

欧阳礼告诉记者,目前,游客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三星堆到底是不是外星人文明?”欧阳里表示,目前学术界并不认可这种说法。

“可能大家更关注,新发掘出的文物,何时展出?”欧阳礼表示,“我们前期会将新发掘的文物运回文保中心,进行清理修复,这个过程也许是很漫长的,等到他们能被展出在博物馆和大家见面,也许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我们计划在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文物修复展馆。”

一号坑的首次发现

距离博物馆两公里的位置,是三星堆遗址现场。顺着公路前行,每隔一段,就能看见“三星村”的指路牌。

三月,成片的小麦平铺在进出村落的土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打破了村落的宁静,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遗址前,一道大门将内外隔绝成了两个世界,考古现场,闲人免进,木门推开,只有挂着工作证的人员偶尔出入。

游客的蜂拥而至,给三星村带来了新的可能,茶馆、停车场、餐馆一应俱全,同时提供麻将、自主ktv等娱乐项目。

村民刘光财的家,也是收益的一环,他的儿媳妇在这也开了一家烧烤店,刘光财就在这帮工。“现在人可不少,比以前多得多啦!”刘光财和记者打笑着,“不能闲聊太久啦,儿媳妇要扣我工资啦!”

1986年,闷热的夏季,刘光财在南兴镇第二砖厂做工,和工友们在遗址附近取土。7月18日上午,他和工友杨洪运挖方取土,“那天挖到一米多的时候,挖到骨渣渣了。”刘光财嘀咕着,“哪个埋人哦,挖那么深。”

一把锄头,一层层挖着挖着,锄头下面传来了触碰到坚硬物品的感觉,刘光财说,“我们挖到了一个大东西,跟我家里竹椅子面积差不多大。”从小,刘光财就听说过关于家乡脚下埋葬着宝藏的传说,只是从来没见过,他猜测“这是不是皇帝的椅子?”

“挖到东西啦。”刘光财喊着,很快有人跑到百米外的三星堆工作站汇报。当时,四川省考古队领队陈德安,副领队陈显丹赶赴现场,上报此事。经批准,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

        一号坑从此面世。

多年过去了,刘光财回忆当时的事情,仍然津津有味,“我是活宝挖到了死宝。”

二号坑的首次发现

一号坑的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人们还没有完全从巨大的喜悦中走出,好消息再次不约而至。

8月14日,村民杨永成同样用一把锄头揭开了二号坑的序幕。

记者见到杨永成时,是在一个周日,77岁杨永成的孩子们都回到了家中,一起度过周末。“那时候我们打着膀子干活。”杨永成回忆,当天十一点左右,他和工友拿着锄头挖东西,感觉锄头下的土不再松软,而是有些硬。“这一看,原来是个铜耳朵。”

因为见识过1号坑出土的文物,杨永成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宝贝,他又把土盖在了铜器上方。他找到工友说,“挖到宝贝了,我们不要声张,回去吃饭。”

巨大的诱惑摆在面前,两个人有了动摇,想要悄悄瓜分。“不行哦,那是宝贝,拿了脱不了爪爪 (脱不了干系)。”两人觉得不妥,午饭后,他们主动到动作站汇报工作。

因为主动报告,杨永成和战友都获得了考古队奖励的一百元钱,杨永成说,“那钱,在当时可不少呢。”令杨永成更高兴的是,考古队邀请他做发掘工作,“比在砖厂安逸,钱也多。”

当时,他还想下到坑里继续做工作,但是被考古队拒绝,“我130多斤,太重喽,怕我压坏宝了。”

77岁的杨永成,用的是一个棒棒机(老年机),他没有看过那天的直播,也无法进入现场,有一些遗憾,“听说只有牌牌(工作站)才能进去呢。”

回忆中的抢救性发掘

张有余接到考古队打来的电话时,拒绝了对方的邀约。“我不想看,我不好奇。”张有余觉得,1986年那一次,她把什么都看过了。

今年六十多的张有余也是土生土长的三星村人,她拿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和她和青铜面具的合影,一张是她在祭祀坑中清理象牙的样子。

“我那时候才30岁,体重才六十七斤。”记者看见,如今60岁多的张有余仍然很瘦弱。“那会,他们问我去不去挖泥巴,我说去。”一下来,她陪着考古队过了很多年。

白天星夜,考古发掘都在进行。张有余回忆,一个简陋的大棚,周围围着篱笆,两盏巨大的灯,就是发掘现场,远不能及现在的科技高超。

照片中,她踩在象牙中,用一根“竹子签签”擦拭象牙上的泥土,“有些象牙什么的,都碎了,要用502胶起来。然后就是铜脑壳、面具、玉刀什么的。”张有余说,那时候,“我也不懂象牙是个什么东西?”

除了抢救性的发掘,她还看见了陈德安和考古队员们眼里的兴奋和激动,“他们就是很辛苦,换人不换阵,一直在现场。”

“陈老师,这是个啥东西哦,在灯下面明晃晃的。”张有余仍然好奇当年她从土堆里取出的一块文物,她回忆,陈德安当时很兴奋地说,“不挖了不挖了,你回去休息吧,你可不要小瞧这一小坨哦,很有用的。”

张有余说,”年纪大了,不得行了,考古队说我细心,让我再去帮工,我也做不到了。“不过,张有余却是有些遗憾,当年没能多留下几张照片。

三星堆带来的新意义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出土的3号坑到8号坑,面积从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不等。挖掘现场也处处体现着“科技的力量”。

陈显丹回忆1986年的场景,一片野外的土地,一根电线,几个灯泡,竹子签签,争分夺秒的在做抢救性发掘。

据媒体报道,如今,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可以控制温、湿度,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舱”里,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进行工作,必要的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出土文物可在第一时间进行保护和研究。

在“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考古人员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陈显丹表示。

据报道,本次考古发掘打破了过去以地域为单位开展考古研究的局限,罕有地集中了国内顶尖考古研究机构力量,形成了多学科合作开放平台。

专家表示,这次的发现将更加丰富和深化对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的认识,为更加全面认识三星堆文化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特别是与中原地区、江汉平原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以及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记者了解到,三星堆文物出土时,损坏严重,碎片众多,且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上也发现了明显人为破坏和被火灼烧的痕迹。因此,文物出土后,常常要由文物修复师精心修复,才可窥见原有形貌。

三星堆的精彩,还在一步步被发现解读。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