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款新闻 > 内容详情

荒山莲藕致富经

2021-08-03 09:12:3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金立红 实习生 王之煊

68岁的陈成余家住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西长旺村,他的家中有两亩莲藕池,每年收成将近20万元。望着自己经营多年的藕塘,他笑着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我还年轻,还能继续干!”

据了解,12年前这里是片满是石头的荒山,陈成余与妻子张景花用400元租下两亩地,在此种植莲藕。如今,他的藕塘每年能生产两万斤莲藕,丰收时他便运到集市上售卖。2020年底,当地莲藕每斤价格涨到八块钱,刨去成本,陈成余老两口能净赚十几万元。

 

68岁老汉陈成余和他的藕塘

开荒

池塘上一张张荷叶,翠绿、墨绿,颜色不一,光滑油亮。它们争相向上,挨挨挤挤,衬托着一朵朵洁白的荷花。如今生机盎然的藕塘,在十二年前曾是一片荒山。陈成余的妻子张景花指着藕塘旁的几块石头说,“当年这里没有庄稼,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头。”

2009年,陈成余在临沂市平邑县打工,他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当时我在那里干活,看到人家那里的莲藕品种和种植技术跟我们村的不一样。”之后他带着妻子也来到平邑。细心的陈成余还发现,平邑县的藕塘底部是用水泥砌成的,在水泥下方还垫有两层塑料薄膜。“这样水就不会渗透流走。”

“我们村自古就盛产莲藕,但因为灌溉设备不完善,村民们的收成大不如前了。”陈成余想,何不把平邑县的种藕技术引进到自己的家乡呢?与妻子商量后,陈成余开始往返于平邑县和沂源县,不断学习莲藕种植技术。陈成余回忆,最后一次返程时,他在平邑买了60斤藕种,花了一万两千元。

陈成余回到家后在村子不远处的荒山上承包了两亩地,一年租金400块钱,买来土、水泥、塑料薄膜等材料,“水泥地面上铺10-20厘米厚的土,就足够莲藕生长了。”陈成余告诉记者,前期买材料投入3万块钱做成了现在的藕塘,第一年便回了本。从此以后,每年谷雨时节,陈成余在藕塘内埋下种苗,等到中秋节前后莲藕便成熟了。莲藕成熟后,每天下午陈成余进行采摘,次日清晨便用家用三轮车拉到集市上卖。两亩地的莲藕,从中秋节开始能一直卖到年底,“刨去成本,每年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陈成余坦言,他认为只要掌握了技术,在西长旺村种植莲藕比种植其他作物都要赚钱。“平均每年的价格在每斤五块钱左右,临近年底,运到集市上有多少就能卖多少。”陈成余说,去年过年时,他种植的莲藕卖出了每斤八块钱的价格。

科学种藕

与同村村民不一样的是,因为陈成余在外地学习了莲藕培育技术,所以他从种植莲藕到收获的整个过程都更加轻松有效。陈成余说,种植莲藕其实非常简单,不像其他作物需要套袋、打药、锄地,只需要保持水位在20厘米左右就行了。足量的水对莲藕的生长格外重要,“特别是夏天,温度高,水不多了就赶紧加上。”等中秋节前后,莲藕成熟的时候,陈成余穿着水鞋下到藕池中,“池子下方是水泥,我一弯腰,手一摸就把藕摸上来了。”而同村村民直接在泥塘里种植的莲藕,需要全副武装进入藕塘采摘莲藕,“由于水深泥也深,莲藕的采摘难度就增加了。”

种植莲藕多年来,唯一让陈成余挠头的问题是大风灾害,“因为大风会把荷叶吹歪、秆子吹断,影响收成。” 陈成余琢磨了几天,便在藕池四周种上了黄花菜,不到三分地的黄花菜不仅起到了为藕池挡风的作用,还给陈成余带来了意外的收成。“种植黄花成本低,也不费事,每株黄花能卖3分钱,今年的黄花已经卖了三千块钱了。”陈成余说,他家的黄花今年的产量有一百多斤。

西长旺村盛产被世代视为贡品的白莲藕,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清澈恒温的泉水长流不息,孕育了鸟语花香、物产特有的沂源水乡。但近年来,随着沂河河床降低、水位下降,导致泉水停流、荷塘干涸,莲藕产量大幅度下降。

目前,西长旺村共有藕塘100亩,“其他村民的藕塘每年收成是每亩1000斤”,陈成余说,但他家的两亩藕塘每年能生产两万斤莲藕,收成是其他村民的十倍。陈成余说,“孩子在外面有工作,这里的农活儿我能忙得过来。”

活到老学到老

种植莲藕的活儿轻松,让陈成余有了很多闲暇时间,他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农闲之余他总会读书。“人离不开‘勤苦’。”陈成余小学文化水平,识得一些字。后来便外出做买卖,这些年来他走南闯北,“看得多所以见识广。”但他并没有满足于已经获取的知识。他对记者说,虽然已经68岁了,但他仍时常看书,“书上都是好东西,经常看书,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陈成余的儿女在外地都过上了不错的生活,经济上并不需要他的帮助。“就算孩子们买不起房子,我也有钱资助他们。”种植莲藕为陈成余带来的财富使他的“腰杆子”更硬了。

陈成余的种藕经验吸引了很多人专程来学习技术、购买藕种,“买了我的藕种的村民,种出来的藕比其他村的强。”但他表示,他想将自己这些年来种植莲藕的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给西长旺村的村民,“大家都富起来才是真的富。这里水土这么好,咱得利用起来。”陈成余说。

“山上建藕塘,山下建藕库。” 68岁的陈成余有他的“野心”,他计划着在西长旺村附近建造一个旅游观光景点,“游客可以品尝莲藕还能欣赏风光。”陈成余说,如果将山下那300多亩的河滩地改造成藕塘,再用上他的技术,就可以将村子打造成一个水乡景点,带动旅游产业,“那时候大家就都能致富了。”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