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建议:加强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021-03-11 10:42:1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各种因素导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去年,国家卫健委印发《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高中及高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根据世卫组织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人。另据《2019中国精神心理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6.6%。而很多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在儿童时期,这是心理发展、人格发展、良好心态树立的重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上升。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就加强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一、学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各中小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主渠道作用,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堂教育课和课外活动课,帮助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首先,针对中小学校教师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树立先进育人理念。其次,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制度,实行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此外,强化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让孩子找到正确的情绪疏导渠道,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心理教育活动形式

一方面加强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普讲座和科普活动,另一方面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家校合作共育,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积极促进家校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转变传统的家校合作观念,变单纯配合为共同参与;利用培训、宣传、家访、访校、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让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在教育上“同向”。

来源 人民日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翟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