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小米蕉借道电商发展成大产业

2021-05-08 10:24:5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早晨6点多,天刚刚放亮,广西南宁金陵镇的东盟农贸城里已经停满了红色的三轮电动车,附近的村民们正排队将刚刚割下来的青色小米蕉,送往分拣、包装的集散处。在长超过100米、宽近40米的农贸城主道上,叠满了整整齐齐的快递箱,三辆9.6米的货车停靠在农贸城大门外,等待着将小米蕉送往全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作为南宁周边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之一,东盟农贸城长期为南宁市区供应农产品。但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在电商的带动下,这里多了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小米蕉的全国集散地。这个广西独有的香蕉品种,成了“小水果大产业”的典型之一,产品价格从2018年的四五毛钱一斤,到2021年稳定在1.5元左右,三年翻了三倍。

金陵镇武陵村水泥路路口的包装仓库,已经成为村里的经济中心

皮薄清甜的小米蕉火出圈

小米蕉是广西特有的香蕉品种,口感特殊,既酸且甜,外形短小粗壮。主产区之一的武陵村距离南宁大致5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几乎没有工业基础设施,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包装仓库,仓库的背后就是几株七八米高的小米蕉树。一位上年纪的村民表示,自己小的时候,这几棵小米蕉树就在,直到今天还在产蕉。

2018年以前,“除了南宁附近的菜摊、超市,其他地方都不会卖小米蕉,连传统流通的渠道都进不去。传统批发是以货车为单位的,但是很多客商的需求量都达不到一整车,所以发不到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很多北方人都没有见过这种皮薄清甜的香蕉。”金陵镇商家龙杰说。而现在却不同了,小米蕉借着新电商平台的下沉之力,开始走向全国,“火出了圈”。

武陵村的清晨是从小米蕉包装仓库的喧腾开始的。每天早上6点,村民们走进仓库,分拣打包,到中午时,小米蕉的快递件已经堆得和旁边的蕉树一样高了。

一个村的生活图景和主要经济来源,都围绕着这个仓库展开。村里大多数农户,都有20亩至40亩左右的小米蕉田,随着小米蕉身价的攀升以及打包等工种的需求,不少村民的年收入增长了十几万,是电商入村以前的三四倍。

村民们都很清楚,自家的香蕉在拼多多上广受欢迎,“卖到了全国各地”。同时,他们也对其他地方“蹭名牌”的行为感到愤慨。2020年以来,因为在网上大火,不少商家会将“粉蕉(西贡蕉)”“苹果蕉”等类似的矮脚品种,标注为“小米蕉”进行售卖。刚开始普通消费者对此辨识度不高,但已经有几十年种蕉经验的武陵村民们却不认同:南宁是全国香蕉的主产区,“因为黄叶病,现在其他香蕉都不好种,只有土生土长的小米蕉不受影响,皮薄清甜,果肉紧实。”武陵村民李如创说。

“整个镇子都勤快了起来”

变化源自一家网上店铺。2018年,家住金陵镇的龙杰,是镇上的小米蕉种植大户,他的父亲承包了100亩的种植园。为了解决销售问题,他听从了在网上销售海南菠萝蜜朋友的建议,在拼多多上开设了一家店铺,尝试网上销售小米蕉。

从最开始的几十单,到一百单、一千单,最多的时候,龙杰一天卖出了8000单、超过6万斤的小米蕉,几乎承包了当时金陵、双定两个镇一天的所有产量。“后来为了找蕉,周围所有的地方我都跑遍了,在每个村都请了人来帮忙进行收购和打包。”龙杰说。

当一个全新的市场出现时,市场经济无形的手让所有的资源都自然而然地运转和优化起来。龙杰的示范作用和日益上涨的收购价,激励了所有的村民。2019到2020年期间,以武陵村为中心,延伸到附近的双定镇、金陵镇、那龙镇,村民们把能利用的土地,都更换成了小米蕉。这期间,镇上也陆续出现了20多家拼多多店铺,不少村民过上了早上砍蕉白天打包的“双工种”生活,运输包装盒与快递的大货车,每天都从唯一的水泥路上驶过……“东盟农贸城的保安大哥,都会在农民们离开后,扛着自家的小米蕉来到收购点。”龙杰说。

尽管镇子之间偶尔有点竞争和摩擦,但在来自于天南地北的批量订单支撑下,几乎每个人都受益其中。

2020年,武陵村民李如创夫妇俩,围绕着家里的30亩小米蕉,砍蕉整田、封装打包,一亩地一年能产4000斤,家庭年收入可达20万元。而龙杰的父亲,也将种植园内全部种上了小米蕉,老人家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和工人们一起砍蕉,“越砍越年轻”。

在庞大线上需求量的带动下,线下的跨区域通道也被首次激活。几天前,龙杰刚刚发货一车到北京,装了整整5万斤的小米蕉。随着小米蕉被一二线城市接受,大量网红也开始驻扎金陵镇和双定镇,通过直播的方式向更多消费者介绍小米蕉。“相较以前,整个镇更有活力,感觉大家都勤快了起来。”一位双定镇的商家说。

“中国市场实在太大了”

实际上,早在2014年,双定镇就有人尝试把小米蕉放在网上卖,但订单断断续续,始终没有什么大起色,难以“入网”是当时小米蕉受困的主要原因。而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最核心的是流量问题——商家需要通过直通车、坑位费等方式,来购入流量,商品才会被消费者看到。而客单价低、利润率低的农产品和农户,无疑是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的。

另一方面,在传统“人找货”的搜索场景之下,很少有人会主动搜索“小米蕉”这个词,尤其是网购的年轻人群体,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果品。受制于传统电商的流量分配模式,互联网更多是将产品卖到了农村,而不是帮助村民们把农产品卖出去。

创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建立了一个反向通道。这个起家于农产品的平台,在创立初期只卖农产品,并且逐渐摸索出了农产品批量上行的模式和算法。他们以商品流的方式,帮助包括小米蕉在内的中国各地特色农产品,精准匹配到喜欢它们的消费者,从而在云端建立起一个超级大市场,并且借此绕开传统农产品流通的限制,将农产品流通的基本单位由货车变成了包裹,通过产地——快递的方式,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

2020年,拼多多一共实现了2700多亿的农产品成交额,其中类似小米蕉这样的特色农产品,超过了1500款。依托农产品带来的高消费黏性,拼多多也一举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和数千个类似双定、金陵的村镇,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在市场的推动下,这个共同体仍在持续地进化当中。武陵村打包的村民们,学会了根据不同的收货地址,来分配不同熟度的小米蕉;龙杰和其他商家们,逐渐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小米蕉”知识普及,以解答北方消费者们的好奇,“为什么香蕉会这么小?”

因为其消费和供给市场发展过于迅速,小米蕉还没有种植和管理标准,甚至其整体种植面积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数字,但一个小水果在带动三农、促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作用已经逐步显现。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人之一,龙杰对于小米蕉发展成为更大的产业充满信心,“因为中国市场实在太大了。”他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黄寿赓 实习生 夏馨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