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满月”

2021-07-20 10:24:2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18时48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先后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截至7月17日,神舟十二号出征整整一个月。据了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形成了一字形的构型。在轨飞行一个月以来,空间站组合体稳定运行。

三名航天员正在进行锻炼 (央视视频截图)

空间站常态化运行管理期间,各个系统采取的是分布式的飞控工作模式,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航天员支持大厅,设置了曙光岗、总体岗、乘员监测岗等十个常驻岗位,还有十几个支持岗位,他们采取和航天员天地同步作息的这样的一个工作模式来支持航天员在轨的工作生活还有健康。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研究员航天员总体主任设计师张建丽告诉记者:“本身第一个月会有一个评估,从我们现在的评估的总结来看,各项工作也都是跟预期是相符的,包括身心状态、一些跟天地的沟通支持,因为我们的支持对他也是很有用的。”

全新的分布式运控工作模式是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通过分布式运控系统与航天员支持中心、有效载荷支持中心以及在轨航天器支持中心等各方协同实施空间站各项运控工作。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汪赛进表示,天地互联互通主要是通过专用话、任务话、协同话以及天地双向视频进行协商,还通过了邮件系统跟航天员进行交流,保证天地协同密切。目前,这个空间的组合体状况正常,姿态稳定,目前航天员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空间站的能源平衡。

航天员进驻一个月以来,工作生活顺利,各系统相互协同完成了交会对接、推进剂补加、航天员出舱等任务,在轨验证了大型组合体控制、组装建造以及舱外维修等关键技术。

| 点击 |

航天员乘组在轨生活很规律

在轨工作生活一个月,3名航天员的状态如何?7月16日,记者到航天员中心进行了探访。

记者来到航天员中心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聂海胜和汤洪波正在更换环控生保系统二氧化碳的去除装置。当天,三名航天员的工作从早上八点钟开始,上午4个小时的工作完成了对载人飞船的平台巡检、空气中微量元素的收集,下午的工作从两点钟开始,晚上六点左右,三名航天员准时吃上了晚饭。

7月16日晚上七点多钟,记者在航天员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三名航天员正在聚精会神地收看新闻联播节目,从他们进入天和核心舱之后,地面会定时地给他们传送新闻节目,这也是他们获取地面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收看完将近一个小时的电视节目之后,三名航天员正式开启了运动模式。记者看到刘伯明时,他正在骑太空自行车,汤洪波是在太空跑台上进行运动,指令长聂海胜是在跟地面通话核对一天的工作计划包括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据了解,三名航天员的运动量是要根据他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决定的。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告诉记者:“现在的锻炼是家常饭,每天都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方”。强度应该说达到他们最大能力的60%到80%,飞行时间越长,这个强度要逐渐增大,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维持他们对抗失重的生理效应。”

晚上8点40分左右,汤洪波、刘伯明先后完成了当天的锻炼。17日,三名航天员按照计划开展天和核心舱的平台巡检、物资转运和垃圾存放、航天医学实验等工作。

7月4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成功完成了约7个小时的出舱活动,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任务复杂、操作难度大、活动时间长,这无疑对航天员的体力和精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李莹辉表示,这个出舱活动,大家都看到表现得非常出色,传回来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切OK,这些数据和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他们的身体能够良好地应对。

在地面负责严密关注航天员身体健康状态的医监医保人员也为记者详细介绍了航天员身体的各项指标。

记者了解到,在载人航天活动中,使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工作能力,中医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中国传统医学与航天医学结合起来也成为了中国航天实施医学发展的独特优势。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总师助理李勇枝表示:“我们建立了保障载人航天的基于天人合一的航天整体调节理论、基于阴阳自合的航天稳态调控理论、基于防重于治的航天疾病的预防理论,还有基于心肾双补的提高航天适应力的中医理论,把中医药理论和载人航天的实践和整个航天医学的理论进行了一个有机融合,对航天员的医学保障、健康维护发挥了很好的效果。”◎据央视新闻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