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深圳文博会上的黄河故事

2023-06-10 09:34:0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于洋

以黄河为依托,沿黄九省(区)展馆浓厚的历史文化频频引发关注

近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展会现场热度持续攀升,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展馆尽数亮相,纷纷秀出本省独具特色的文化风采,以黄河为依托,沿黄九省(区)展馆浓厚的历史文化同样频频引发关注。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探访九省展区,邂逅各省有关历史文化的新探索。

每件展品上都能看到历史文化印迹

山西馆:让文物“活”起来

在12号文化产业综合馆的门口,山西辰涵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靖正忙着向一众参观者演示着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数字展台。在工作人员操作下,只见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雁鱼铜灯”被一片片“切割”成数个不同的精密零件,雁首领、雁体、灯盘、灯罩逐个展现在眼前,而后又再度合而为一,造型精美、细节繁复,恍惚间仿佛得见真品。随着演示的进行,文物的基本说明、基础构造、结构原理、彩绘细节……关于文物的众多信息得到了完整地呈现。

“‘表里山河,臻藏晋显’,这是我们本次展出的主题。”在接受采访时,李靖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的山西在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方面有着其他省份难以比拟的天然优势。

此外,在与文化历史的相互融合中,该数字展览将具备更为广阔的前景,“手机、电脑等多平台的互通设计以及VR、AR技术的多层次运用会让这一数字展具备更进一步的空间。”李靖表示,2022年,依托该平台,“大河上下民族根魂”黄河文化数字化展览展示项目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与关注,展现了其在内容呈现上更多元的可能性。

河南馆:打造品牌力量

在众多展馆中,依托“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主题,河南展厅用老家河南、大美中原、黄河之礼、文化豫军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主题展呈现了自身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底蕴,由文物到文创产品的创造性转化也成为其中一大亮点。近年来,河南各类博物馆围绕馆藏文物创作的文创产品纷纷“出圈”,让文物不再只是尘封的记忆。“本次深圳文博会,我们充分汇集了省内各大博物馆的力量。”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市场总监刘维向记者表示,以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业委员会为依托,河南博物院整合了全省22家知名博物馆创作的优秀文创产品进行集中展示。

玉佩棒棒糖以精巧的外形引发文博爱好者热烈追捧,“打卡河南”手册用河南50多家景区与文博场馆的印章吸引着游客前往游览打卡,篆刻体验、修复体验等各类文博体验产品让游客体验与文物亲密接触的乐趣……这些河南博物院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早已在文博爱好者圈内广泛流传,但在本次文博会上,还有另一批“实力派”文创产品同样引人关注。“郑州市博物馆以馆藏青铜器纹饰制作的文创徽章、周口市博物馆以馆藏‘百忍图赞’制作的传拓盲盒、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根据仰韶文化原始人造型制作的卡通手办都是河南省内非常优秀的文创产品。”刘维向记者逐个介绍着不同产品的来历。

甘肃馆:展现文化印迹

“这是我们马家窑彩陶的复制品,在甘肃,提到黄河文化则不能不提马家窑彩陶。”读者出版集团高级工艺美术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裴天鹏向记者介绍,在这批复制品身后,一道水幕弥漫,甘肃的代表性雕塑“黄河母亲”经由光影投射在水幕之上,若隐若现,在它的映衬下,马家窑彩陶也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别样的美感。

“如果说马家窑彩陶的纹样是华夏民族原始审美的精彩呈现,那么它本身的制作技法则在另外的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裴天鹏表示,泥条盘筑法是四五千年前远古人类制作彩陶时的古老技法,而如今它也同样得到了继承与发扬,成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彩陶复制品,可以说既有着文物和历史呈现的功能,也有着古老工艺传承发展的功能。”一件件彩陶身上,华夏文明、黄河文化、历史与当下、艺术审美与技艺传承相互交织。

在裴天鹏的指引下,精致的临洮剪纸展现在记者眼前,这批全部由裴天鹏本人完成的非遗剪纸用精巧的技法还原复刻了马家窑彩陶、敦煌飞天、甘肃水车等众多甘肃本地的历史文化印迹。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