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暑假已过大半,“暑假作业写完了吗?”这一问题是很多人的“痛”,这不仅是学生最不想听到的话,其实也曾是很多家长童年假期的“噩梦”。当暑假余额已不足,有的孩子开始为新的学期做准备时,还有不少孩子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去还那些欠下的“债”。当暑假作业遇上“拖延症”,家长该如何巧用妙招,破解这个难题呢?
“绕不开”的暑假作业
从“完成者”到“监督者”
“想当初,我爸妈也没怎么管我的暑假作业,也都做完了啊,怎么现在的孩子,不仅需要天天催,还得督促他改,作业做得一塌糊涂。”一想到这几天催孩子做暑假作业的经历,家长闫女士就十分崩溃,“越说还越跟你唱反调,实在不行只能放养,气死自己不值当的。”闫女士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进入8月以来,自己已经跟孩子就作业问题产生了多次争吵,“她不写作业我焦虑,写了作业我更焦虑,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她都不会,心思一点不放在学习上。”闫女士表示,按照暑假初期母女俩的约定,暑假作业现在应该已经全部写完了,“但现在连一半也没写完啊。”每次要检查孩子已经写完的作业前,闫女士也要做一番“心理建设”,“但每次看到完成的‘乱七八糟’的作业,我还是会忍不住发火。”闫女士说。
暑假期间,像闫女士一样的家长有不少。催作业、陪写作业、发火、不欢而散,是不少家庭会经历的场景,假期时间越长,发生这个场景的次数就越多。不少网友也表示,“感觉最近高铁上多了好多补暑假作业的中小学生。”
家长陆先生认为,孩子们经历的这些赶作业的“崩溃”和“痛苦”,很多家长在小时候也经历过,“回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到临开学了才开始赶作业,有时候没写完,就会找各种借口。”陆先生称,忙完自己的暑假作业还没“喘息”几年,又迎来了孩子的暑假作业,“暑假作业还是暑假作业,只是我们的身份由‘完成者’变成了‘监督者’。”陆先生说,虽然他能理解孩子们写作业的痛苦,但作为家长,还是要不断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学习不能落下,“不能让孩子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这种不良习惯会阻碍未来发展。”
事实上,“拖延症”不仅常见于寒暑假,日常学习生活中,也有不少孩子习惯性地“拖”。济南市舜玉小学教师于雪婷表示,“晚上不舍得睡,早上不舍得起,刷牙穿衣服这种小事要靠家长催促;磨磨蹭蹭导致上学迟到……孩子总是拖拖拉拉,这是令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拖延症”有多种成因
命令式口吻让孩子“本能抗拒”
拖延的习惯大部分是在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只有了解孩子为什么拖延,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济南市青龙街小学从教30年的教师刘爱华认为,意识问题是拖延症的根源,“很多孩子认为自己的作业是给爸妈、老师完成的,不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也就不会专注地写作业。”除了学生的意识,家长的焦虑感也是加重孩子拖延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于雪婷的观察,假期里,不少焦虑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学点”,可能会给孩子布置很多额外的作业,并且教育也很严厉,“孩子会感觉这是一种命令,所以想着故意磨蹭,拖延时间,以此来抗拒家长布置的作业,命令式的口吻让孩子‘本能抗拒’。”对此,刘爱华也有同样的感触,“很多孩子觉得,我做完了学校的作业,还要做父母布置的作业,会由此产生一种无力感和无助感,也是拖延症形成的一个原因。”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拖着不想写作业,其实是因为平日学习的知识点没有消化,很多题目看不懂,导致做题慢,长此以往也会丧失学习这个科目的兴趣,很难主动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在做作业时会先写容易的题目,后写难题,遇到难题时,不愿意动脑筋,产生了畏难情绪,所以用‘耗时间’的办法来逃避问题。”刘爱华分析道。
此外,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对时间没有清晰概念也是拖延产生的原因。“对时间概念比较模糊的学生大多只看眼前,意识不到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会有什么后果。”当家长说:“你快写,快点,再写不完我就要生气了”,孩子就会感到茫然,这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关于时间观念的有效训练,从而代替无休止的催促。
“其实,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相融通的,一个家庭要建立在平等之上,要让孩子也清楚,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也要付出和分担,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刘爱华告诉记者,有不少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家长越催,我越不做。“这可能是因为孩子被‘盯’得太紧,没有足够自由的空间,家长也要意识到,唤醒孩子成长的内驱力,让孩子实现自主发展,才是‘王道’。”
巧用妙招对付“拖延症”
减少催促学做“待办清单”
早上上学叫不醒孩子,家长决心给孩子“上一课”,不催促也不发火,最终孩子上学迟到,试过了“迟到”的感觉后,孩子拖拖拉拉的习惯得到了极大改善,这曾是短视频平台引来关注和点赞的做法。的确,对付孩子的“拖延症”,除了正确分析原因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刘爱华表示,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有的孩子没写完作业,家长会替孩子写,这是不正确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即使我写不完,也会有人帮我完成”;其次,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制定计划,让孩子明白什么时间点应该做什么事情。
“可以每天列出一个‘待办清单’,完成一项打个对号,清单时间越精准,孩子执行起来的效率就越高。”于雪婷还建议,对于一些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定时器、闹钟等工具帮助孩子认识时间、量化时间,让孩子在完成某件事件的同时保持紧迫感。
于雪婷认为,每当家长看到孩子“拖拉”,总会采取催、大声呵斥发脾气的方式,“但其实孩子只是接收到了家长焦虑的心情,这会让孩子越来越慢。”对此,她建议,家长可以把催促改成一些具体明确的要求:例如“你快点做口算题,再磨蹭就不用出去玩了”这句话我们可以换成“我希望你能在五分钟内完成这页口算题,因为妈妈想快点带你出去玩”,给孩子清晰明确的沟通。此外,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从自身做起,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保持文具清洁,防止孩子做作业的同时把文具当做玩具玩,分散注意力。”
采访中,于雪婷和刘爱华都提到了“鼓励”的重要性。刘爱华称,当孩子表现优秀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称赞,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积累得越多,孩子就会越自信,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愿意探索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