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太白楼记录了李白挥毫泼墨、饮酒作诗的豪情,图为太白楼航拍(李白纪念馆供图)
近两个月,随着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作为我国古典诗歌“顶流”代表的李白再度进入大众视野。影片以盛唐时代为背景,讲述了李白等唐代群贤各自的曲折人生,以及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事实上,自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到山东任城投亲,开始了他与齐鲁大地一段长达20余年的缘分情谊。此间,李白漫游齐鲁,留下诸多名篇佳作,千载诗情广为流传的同时也为齐风鲁韵增添了别样的神采。
太白楼里的李太白像(李白纪念馆供图)
20余载寄家东鲁文风传世
在当时即被冠以“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号,这体现出李白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高超成就及其浪漫、豪迈的性格特色。回顾李白的一生,不论是诗歌创作、漫游交友,抑或是出仕,都与齐鲁文化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
“公元705年,5岁的李白随父亲李客入蜀,迁居至剑南道锦州昌隆,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李白纪念馆馆长孙广军介绍,“5岁诵六甲,10岁观百家”,诚如其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所言,10岁的李白便可以博览诸子百家的文章,展现出极高的天赋。
生逢开元盛世,眼前是一片国势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秉持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豪情,25岁的李白在公元725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漫游生活。然而,转折点出现在公元730年。30岁的李白取道南阳,前往长安,决心报效大唐,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残酷的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在长安处处碰壁,各方拜谒无果后,李白发出了“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的感叹。
时间来到公元737年,即开元二十五年。彼时,失意落寞的李白离开长安,偕妻子许氏、女儿平阳来到了山东任城,投奔任职任城令的叔父,并把家庭安顿于此,开始了“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的东鲁生活。“李白的后半生与山东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伟介绍,寄家东鲁后,李白仍在继续其漫游生活并二入长安,但他的家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济宁,并在此度过了20余年的时光,因此,山东也被称为李白的“第二故乡”。
漫游齐鲁,畅抒豪情
寄家山东的20余载时光中,李白纵情山水间,在畅抒豪情的同时留下了诸多描绘齐风鲁韵的诗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在泰山,他写下著名的《游泰山六首》,并得到引荐入京供奉翰林;“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在济南,他写下《古风其二十》,登华山而畅意抒怀,“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在东海,他写下《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吟咏之余与崂山结下不解之缘;“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在临清,他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追忆往昔亦畅抒对好友杜甫的思念之情……
当然,漫游齐鲁的诗文表达,自然不得不提及济宁。“寄居期间,李白走遍了济宁大地,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和不朽的诗篇,在很多诗篇中表达了‘我家寄东鲁’的眷恋之情。”孙广军介绍,“在李白的诗中,既有对济宁厚重历史的感叹,也有对亲情、友情的真情流露。既有抒发对大自然的挚爱情怀,也有对济宁风土人情的详细描绘。《南陵别儿童入京》《庭前晚开花》《田园言怀》《别鲁颂》等诗文均为其在济宁所作。”
而今,除了流传于世的诸多诗作外,太白楼等文化遗迹依然可感怀李白当年在楼上挥毫泼墨、饮酒作诗的豪情。“太白楼原为唐代开元年间的一家贺兰氏酒楼,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从李白寄家济宁时所饮酒赋诗的酒楼到延存至今的太白楼,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
孙广军介绍,现存太白楼坐落在明代南城墙上,雄伟、古朴、壮观,延续了明洪武年间的建筑风格,又不失唐代楼阁的风韵。楼内以展陈形式介绍、展示李白生平,邀公众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走进李白传奇的一生。
【点击】
擦亮“第二故乡”文旅品牌
除寄家之地济宁外,李白漫游山东的足迹遍布齐鲁大地,在此期间,他还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同隐于徂徕山,纵酒酣歌,以学道为事,时号“竹溪六逸”。此外,公元744年,李白在济南道观紫极宫请道士高如贵授道箓,成为一名正式的道教徒,并留有《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卷十七)、《草创大还赠柳官迪》(卷十)等诗作。
从传世诗作来看,不难感受到李白对齐鲁大地的喜爱。在李伟看来,李白对山东的偏爱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山东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在于李白对道教的认同。此外,李白对儒家思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他的政治追求也与儒家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
寄家山东期间,李白游历当地的山川美景,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诗句,给世人留下了对盛唐时期齐鲁古韵的遐想和描绘。基于如此深厚的文化财富,近年来,山东亦深度挖掘相关文化印记,推动李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孙广军介绍,“作为江北唯一一家专题性的李白纪念馆,济宁市李白纪念馆发挥代表性历史坐标作用,依托太白楼文物本体挖掘传统文化,以文物保护、展览展示等方式进行公众教育,讲好诗仙李白故事。此外,中国李白研究会作为国家级一类学会组织,在李白文化的传承及弘扬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李白的‘第二故乡’而言,山东可以进一步深度挖掘利用传统文化,充分运用多元的文化媒介,结合媒体力量,做好推广文章。通过不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李白不朽的文学经典与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结合在一起,这不仅能让世人更加深刻地认识李白的文学与人格,而且可以对齐鲁文化的内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贡献力量。”李伟更建议,基于壮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业内人士可以结合李白诗句中的相关场景进行复原,以电影、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李白与齐鲁名山大川的故事,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