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看专家号也能“全天候” 这才是“医”靠

2023-11-10 09:35:3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经推动压缩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的时间,鼓励医院弹性安排门诊时间,缩短门诊等候时间,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其中特别提到,在一些大城市,通过调整上下午门诊的出诊医生数量,尽量避免出诊医生数过于集中的问题。破解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午都能看专家号”在提出后备受关注。

解决就医“急难愁盼”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对于健康有了更高需求,不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改善医疗服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主题活动围绕看病就医全流程,提出6个方面共20条具体举措。一是创新理念、服务向前,提升患者诊前体验。医疗机构可运用人工智能完善预约诊疗制度,提高预约的精准度;探索复诊病人预就诊模式;鼓励开展“预住院”,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二是简化流程、创新模式,提升患者门诊体验。通过再造门诊流程,缩短患者在门诊的滞留时间;创新门诊服务模式,提高门诊服务内涵;优化门诊环境,提高就诊舒适度。三是高效衔接、分区分级,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做好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四是巩固拓展、丰富内涵,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通过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制度、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检查检验互认、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善住院医疗服务制度;通过探索疼痛管理新模式,鼓励营养筛查、心理评估和干预来加强住院患者综合服务;通过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务中心,优化入出院流程来改善入出院服务。五是服务连续、医防协同,提升患者诊后体验。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优化医联体内资源流转与配置;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为患者诊后提供更好保障;积极探索非急救转运服务,满足患者非急救医疗转运需求。六是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程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要求医疗机构要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及时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创新康复服务模式、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后勤保障、加强医疗机构人文建设,提升医疗服务基础实力和文化内涵。

在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我国已经推动压缩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的时间,鼓励医院弹性安排门诊时间,缩短门诊等候时间,改善群众就医感受。特别提到,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通过调整上下午门诊的出诊医生数量,使得出诊医生数过于集中在周一上午、周五上午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弹性安排”更细化

所谓弹性安排门诊时间,是指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门诊的开放时间和医生的工作时间,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资源分配。

众所周知,弹性安排门诊时间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上班族、学生等人群看病,这部分患者上班和上学时没时间看病,下班和放学之后,倘若医院的门诊尤其是专家门诊也按照传统的作息时间下班,这部分患者看病就极不方便。增设周末门诊、夜间门诊等,可针对性地为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看病提供便捷。

曾有专家建议,弹性安排门诊时间可从几方面入手。如错峰安排门诊时间:针对患者就诊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医院可以灵活调整门诊的开放时间,错开高峰期,以减轻医生和患者的负担;动态调整医生工作时间:医生的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患者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例如,在患者高峰期,可以安排更多的医生上班,以缓解就诊压力;在患者低谷期,可以减少医生的上班时间,以平衡医生的工作强度;实施预约制度:通过预约制度,医院可以根据患者需求预测情况,合理安排医生和门诊时间。同时,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就诊,提高就诊的便利性;提供多学科联合门诊:针对某些疾病需要多个学科协同治疗的情况,可以开设多学科联合门诊。

在备受关注的专家门诊方面,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一些较新的说法,“下午也能看到比较多的专家号”。有分析称,讨论专家看病时间,从主要集中讨论周末和夜间变成关注上下午等时段,从简单增设门诊到改变专家的排班表,可以看出,弹性安排门诊,变得更加细致入微。打破专家多集中于上午看病这一传统,不仅让专家号可以全天候获得,而且医院诊疗流程和服务能力,也势必随之得到优化和提升。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