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近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假水”的玩具,似水又不是水,被称为“解压神器”,广受低年级学生的追捧。但相关人士表示,此类玩具硼元素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害,切忌饮用。
近日,厦门海沧一超市因将外观与普通饮料无异的“假水”玩具与文具杂物摆放在一起,容易让儿童认为是食品而购买误食,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厦门海沧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该超市检查时发现,这款“假水”玩具外形很像缩小版的饮料瓶,瓶身上印着乳酸菌、气泡水等字样。“这款玩具标注的主要成分虽然大多是水、聚乙烯醇(PVA)、色素等,但此前经检测,假水玩具普遍存在硼元素含量较高,有的还含有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搜索发现,类似“假水”玩具也曾在省内青岛、枣庄等地市场出现。
“假水”玩具是否真的“安全环保”?有媒体记者采购了9款14批次“假水”样品,送到检测机构进行化学测试。取样检测数据显示,这14批次“假水”样品竟然全部含有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硼元素,最多的大概超标了6倍多。测试工程师表示,中小学生或儿童在玩耍“假水”的过程中,通过破损的皮肤以及口部不慎直接或间接接触,都会使过量的硼砂进入人体,埋下健康隐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11月发布《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建议液体或黏性玩具材料中,硼的迁移量要少于300毫克每千克,但是这个指南并不具备强制性。
相关人士呼吁,对健康安全带来威胁的硼砂物质,应尽快在玩具安全标准中增加限制内容,通过标准规范和行政管理改变目前此类玩具过量添加危险物质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