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拒绝“圈养”体育课,天天有

2023-12-08 09:41: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日前,有关孩子课间十分钟受约束的现象引发社会热议,孩子被“圈养”的问题也一同受到关注。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含中职)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该意见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深圳的做法有一定示范价值。而关于如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助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也确实值得深究和探讨。

天天都有体育课

近日,“中小学生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等话题广受社会各方关注。教育部门随即指出,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课间十分钟”的情况改善效果如何,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定论。而随之引发关注的“圈养学生”问题,则实实在在摆在眼前。与“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现象类似,“消失的体育课”问题也一直存在。此前网上就有不少调侃:体育老师为什么总是“生病”?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调侃,背后却折射出对体育学科教育不重视的现实。

在“把体育课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动起来”这种呼声之下,日前印发的《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实施意见》提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深圳学校体育工作的系列举措,其中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含中职)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高校逐步实现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加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鼓励家庭制定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锻炼计划。确保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

《实施意见》还提出构建深圳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大中小幼相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推动智慧课程建设。搭建多类型、多项目、面向人人的市、区、校、班四级体育赛事平台,建立校内赛、校际赛、选拔赛为一体的大中小体育竞赛体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春、秋季2次校级运动会,设置适合所有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

其实在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中就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规定,“体育与健康”的9年总课时占比是10%-11%。有分析指出,此次深圳方面出台的最新规定,某种程度上也被看做是对这些政策精神的回应。而在2021年,有地方就曾发文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5节,高中每周3-5节。今年2月,也有地方发文明确,推动中小学校试行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5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3-5节体育课。只是与“鼓励”和“试行”相比,深圳出台的新规,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课程的“硬性指标”,这也显示了深圳对于“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决心。

效果值得期待

事实上,“每天1节体育课”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每天1节体育课已经成为教育制度中的一部分。这种安排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各种体育技能,例如跑步、跳跃、投掷、游泳等等。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在体育比赛中使用,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例如,游泳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而跑步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此外,每天1节体育课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锻炼,学生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等等。“这些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济南某小学教师吴老师告诉记者,“体育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在体育课上取得成功,学生可以获得自信心和自尊心。”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全国多地校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新课间活动内容、强化科技赋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为青少年搭建多元化运动平台,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收获快乐。而此番深圳明确“每天1节体育课”,则在体育学科教育方面加大力度,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的必备课程,这也让体育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边缘课”。把经常被占用的体育课真正还给孩子,才能持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助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可见,此次深圳的做法有一定示范价值,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效果如何值得期待。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