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近日,大学生李怡彤因为在校意外受伤,加入了一个大学生“骨折群”。群成员是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大学的在校生,因为各种原因受伤骨折后“相聚”在一起,大家在群里“抱团取暖”,分享受伤后如何解决行动不便的各种经验。记者发现,在大学生们自发组建的群中,互助、考研、交友、旅游……不同的群组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和认识同好的机会的同时,也构成了形态各异的网络生态圈。
骨折也有群组
正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就读的2023级本科生李怡彤,不久前在校园内不慎摔倒导致腿部骨折。在家静养了一段时间后,为了不耽误学业,她腿伤未愈便决定返回学校,可是位于四楼的宿舍让暂时只能坐轮椅出行的她犯了难。“专业老师很照顾我,允许我线上上课;一日三餐也是舍友和同学们轮流帮我带。尽管大家热情又温暖地帮助着我,可是像洗澡、上厕所这些无法代替的日常琐事,对于腿上打着石膏的我来说还是很有难度。”
就在她为行动不便而发愁时,“宿管阿姨”了解到她的情况,建议她申请学校的休养室以解决起居问题。“整个流程简单快捷,我向辅导员提出申请后,很快就顺利入住了学校8号楼的休养室。这里有独立单层床铺,解决了常规宿舍‘上床下桌’带来的上下床问题;洗手间的坐便器解决了如厕难题,一旁的扶手也让我不再担心摔倒;休养室里配备的轮椅和双拐也让起居变得更加便捷。”
记者了解到,李怡彤入住的休养室位于8号宿舍楼一楼,能同时居住6人左右。李怡彤通过视频向记者展示了学校休养室的陈设,室内布局类似家中卧室,但是房间更为宽敞,有单层床铺和独立卫浴。卫生间内洗漱池、马桶、淋浴等位置的设计均参照无障碍标准安装,门的宽窄距离可以供轮椅出入畅通。目前,除了李怡彤,这间休养室内还同时居住着一位高年级的受伤同学。
入住休养室后,李怡彤每日便安心在线上课,同学们依旧轮流给她送饭,所在宿舍楼的“宿管阿姨”还时常去探望她。“学校没有限制入住的时间,我可以在休养室里休养到腿伤痊愈,这次受伤也让我切身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综合部主任李冉介绍,山大休养室已设置多年,学校在每个校区都设置了类似的房间,每个房间可容纳多人同住,学生因受伤、生病或其他个人特殊情况需要,都可以申请入住,根据个体情况差异,入住时间有长有短。
李怡彤告诉记者,养伤期间她加入了一个大学生聊天群组,群名很有意思,叫做“骨折群”。“群主也是个在校大学生,因为骨折后发现生活中有各种不便,所以建立了这个互助群。”李怡彤说,群里的成员有来自广西、广东、河南、山东等地的大学生,大家会分享在校受伤后如何解决行动不便的种种经验。
圈子和“破圈”
除了“骨折群”,记者注意到,李怡彤的“群列表”中还有“二手交易群”“旧衣回收群”“电影群”“支教群”“社团纳新群”等,不同的群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她提供获取信息和认识同好的机会。
记者调查发现,像李怡彤这样拥有“线上归宿”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考研、旅游、网游、创业、追星、“饭搭子”……多元化的群组构成大学生们形态各异的网络生态圈。
在众多群组类型中,考研群、资料分享群、学习互助群、笔记分享群……几乎每个学生的手机中都有这类与学习和专业相关的群组,有的学生同时“身兼数群”,有的“学霸”甚至就是群主。这一类群组,大多为各所大学学生的自建群,有的以年级为分组,有的以院系或者专业为分组,组员们在群内可以共享笔记、资料等信息,也可以凑成学习“搭子”相互监督打卡;也有“破圈”学校、以各个城市为群组的学习群,这一类的群成员大多为同城学生,除了分享学习,有的还衍生出同城交友、相互探校等功能。
除了学习类群组,学生们必不可少的还有“饭搭子”群组。这一类有的以宿舍为单位,用于舍友间相互带饭;有的以口味为分类,如“煎饼群”“麻辣烫群”“米线群”“水果群”,这些群大多对应着校内或校外的指定摊点儿,学生可以提前在群内下单,节省取餐等待时间,订单较多的时候还能“送货上门”。
寻求归宿与认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的“小众群组”也挺受欢迎,这类群组可能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但也成为不少在读大学生获取生活信息的渠道之一。例如,有的群组共享的内容是全国范围内大学生比赛的信息和攻略,被学生们调侃为“撸奖群”。其中,经过官方机构认证的、奖项含金量较高的称为“硬核”,由民间机构发起的赛事被形容为“注水”,群组的成员有拥有赛事经验的,也有怀着“学习”或“试水”心态的,群主不仅会发布相关赛事信息,有的还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往届案例或资料。
另外,大学生“二手交易群”也挺有意思。群成员一般会交易闲置或是不再需要的物品,交易形式可以是购买也可以以物易物,交易的物品大到电动车小到指甲剪,可谓“包罗万象”。记者粗略统计,在交易的商品中,主要以学习用品、电子产品、文体用品和生活用品为主;在交易过程中,购买物品与预期不符的情况也有发生,但同学们通过私下沟通基本都能很好化解。这类相似的群组还有“旧衣回收”“毕业甩卖”“跳蚤市场”等,旨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环保,是学生们很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开放和谐的校园文化的体现。
此外,还有“唠嗑群”“避雷群”“组局儿群”“养生群”……各类群组可以说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一大缩影。学生们通过加入群组获得更大的交际平台、更易实时互动,在群信息中获取和传递认同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磕磕碰碰或不顺心的社会交往,不方便、不好意思给身边人吐槽时,也可以把群组当作“树洞”来“掏心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