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微短剧当“微”而精

2024-06-21 11:07:2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赵亮

提起微短剧,很多人会心一笑,对剧名雷同、故事情节换汤不换药等现象习以为常。比如“霸道总裁爱上我”“回到古代当王妃”等戏码,看剧名便可猜到剧情和结尾。正如网友评价:“个个都是总裁住豪宅,无事生非搞对立,内容毁三观啊!”“这种水货短剧,是当观众的脑袋短路了?”……

日前,微短剧管理新规正式实施。新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高度雷同导致审美疲劳

微短剧是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将其正式纳入监管,是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的第四种网络影视作品形态。

2020年被称为“网络微短剧元年”,此后微短剧迎来爆发式发展。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头部微短剧出海平台合计下载量、净流水分别达2823万次、5671万美元。

然而,微短剧火爆出圈,也不可避免遇到不少“成长的烦恼”。倘若为其“画像”,至少有以下特点:时长短、节奏快、爆点密,“脑洞”大开、追求爽感;制作周期短、拍摄成本低、流量变现快;题材高度集中,霸道总裁、婆媳矛盾等“狗血”元素满满……

于“上头”的观众而言,这些内容荼毒精神审美、耗费时间金钱。而在其塑造的拟态环境中,那些不劳而获的成功神话、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粗暴降智的处事方式,冲击的则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曾有媒体对6000部微短剧的剧名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386名“总裁”、240位“夫人”和98尊“战神”。不仅剧名雷同,相当数量的微短剧从故事框架到人物设定,从服化道设计到台词细节,对爆款作品进行全方位地“还原”和挪用。

比如,某微短剧与网剧《长月烬明》从故事、人设,到服化道出现很多相似之处。某平凡女子在后宫逆袭成功并为母亲报仇的作品火了,仿照之作蜂拥而至,有的改一下时代背景,有的换一个人物身份。还有很多微短剧靠与爆款作品类似的剧名吸引流量,比如有的观众误以为微短剧《乘风破浪的婚姻》是综艺《乘风2023》的衍生作品而点击观看。

管理新规将改变什么

夸大婆媳矛盾,制造身份对立,渲染血腥暴力……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近日发布公告,网络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存在多重违规情况,提示相关播出平台予以处置。目前,多家平台已全面下架相关内容。

微短剧跌跌撞撞狂奔,从内在原因看,既与相关产业处于爆发期、跑马圈地时难顾周全有关,也与多数制作团队原创能力不足有关。从外部原因看,一是公众在阅读碎片化的当下对快餐文化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二是监管缺位,给其野蛮发展留下了空间。

强化监管,已成各界共识。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从6月1日起对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广电总局审核,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由省级广电部门审核,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平台内容管理的职责。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从监管的角度看,新规有助于去芜存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微短剧作为精神食粮,自然不能有毒有害、逾越底线。新规的关键词为“备案审核”。此举无异于一道门槛,可强化源头治理,不给有害内容上线的机会,直接压缩不良内容的生存空间,有效遏制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蔓延。

再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可净化生态。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野蛮生长都不可能持久。健康、有序,才是正途。新规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备案审核要求,可倒逼行业洗牌,进而提高整体水平,加快走向高质量发展。

微短剧,因“微”而生。它顺应了网友碎片化接收信息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文化消费的新趋势、新需求,也因此,必然会有庞大市场、广阔舞台。但微短剧,微和短只是形式——好剧不在长、不在“大”,我们决不能因为“微”而放弃了对作品质量、审美、价值观的追求。眼下,一些作品赚得盆满钵满,少数入局者日子过得不错,但从网络争议、相关治理行动到监管新规,都是严肃的提醒:粗鄙化、低俗化、审丑化不该也不能成为微短剧的内容取向,从业者决不能沉醉于粗劣“爽剧”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眼下,新规已然实施。从业者不妨以此为契机,沉下心来想想该行业的“底层逻辑”:微短剧究竟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样子?今后如何脱颖而出?提升内容品质是否为必然出路?

现实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比比皆是,以这些为题材进行创作,难道不比什么“霸道总裁”“娇妻文学”更香?微短剧的戏路何必让“总裁”们独占?

比如全网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流落国外的“国宝”迫切希望回国的故事;以北京胡同为主场景的《我是名角儿》,展现了老北京胡同文化、特色美食与京剧艺术的融合魅力;而《超越吧!阿娟》展现传统非遗“醒狮”,讲述小镇青年在大城市的打拼经历;《等你三千年》以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串联起邯郸历史文化,让影视与地方文旅巧妙碰撞……事实证明,微短剧行业要想长红,关键在创作制作有亮点,故事新颖,价值观正。要出圈不一定非要围着“老梗”打转、围着庸俗套路打转,树立精品意识,在质感中寻找网感,微短剧可以走出更高远的格局。

另外,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作者已经意识到以雷同之作快速套现不是长久发展之计,纷纷停止低水平重复,积极投身高水平创造的行列。《河姆渡的骨哨声》赴河姆渡遗址实地取景,复刻带藤条骨耜、单耳木碗等原版文物,带观众沉浸式感受河姆渡生活的远古意境;《柒两人生》采用真人实拍与虚拟现实相结合的“虚拟制片”方式,用LED虚拟影棚代替实景,呈现暴雨里建筑物全景、缆车摇摇欲坠的画面、不同场景空间的快速转换等。

任何一个行业,野蛮生长注定难持久,顶着“造富”光环的微短剧行业自然也是如此。要想在“爆火”后实现“长红”,微短剧不能“短视”,必须改变靠低俗“取胜”的策略,坚持内容为王。“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微短剧才能在“微”中彰显时代大主题,在“短”中展现社会新气象。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