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近年来,登记结婚的人数不断减少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每当有数据发布,总能再度引发关注——近日,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人数及离婚人数双双下降的话题又“热”了。数据背后,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值得关注。
一季度结婚登记量跌破200万对
近日,民政部网站公布2024年一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其中结婚登记196.9万对,离婚登记57.3万对。2023年同期结婚登记214.7万对,离婚登记64.1万对。今年一季度结婚登记同比减少了17.8万对,离婚登记同比减少6.8万对。
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中国结婚人数达1346.93万对,达到结婚人数最高峰。2014年至2022年,结婚登记数量连续九年下降。2022年的结婚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663.43万对,降幅接近一半。2023年由于受2020—2022年的疫情影响,许多年轻人推迟到2023年结婚,结婚登记数量上升到768万对,同比上涨了约12.4%,结束九连降。从最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总体上结婚登记人数下降仍是大趋势。
据了解,受春节、季节等因素影响,每年一季度的结婚人数通常比其他季度略多一些。今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量跌破200万对,则为近年来首次。相关专家表示,今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表明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逐渐消退,预计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数将持续下降。
初婚年龄越来越晚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051.76万人,比2021年(1157.8万人)减少了106.04万人,下降9.16%。其实,初婚人数自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的高峰后,就逐年走低,9年间减少了55.92%。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90后”“00后”等新的婚育主体受教育程度提升影响,初婚年龄推迟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上升到29.38岁,女性上升到27.95岁。也就是说,10年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95岁。
从各省来看,平均初婚年龄推迟也成为普遍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平均初婚年龄数据显示,东北的黑龙江和辽宁位居前两位,其中黑龙江平均初婚年龄达到31.48岁,辽宁的平均初婚年龄达到29.79岁。其中,辽宁的男性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30.43岁。黑龙江和辽宁之后,湖南和北京的平均初婚年龄超过29.5岁,接近30岁。其中,2020年湖南和北京的男性平均初婚年龄均超过30岁。
山东的平均初婚年龄在各省份排名中也比较靠前。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数据显示,山东平均初婚年龄为28.5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91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8.16岁。
从生育方面看,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育龄女性数量的进一步减少、不孕不育率提升、不良妊娠高发等,也助推了生育力的下降。
离婚率连年下降
与结婚率获得同样关注的还有逐渐下降的离婚率。今年一季度,全国登记离婚57.3万对,同期对比减少了6.8万对。从近几年数据来看,2019年离婚人数470万对达到顶峰,随后逐年减少,虽然在2022年出现略微增长,但整体仍处于较少趋势。需要说明的是,相比结婚登记,离婚有民政部门登记离婚和法院判决、调解离婚两种途径,这里统计的是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数据,是离婚总人数的主体。
据分析,近年来离婚登记人数的下降或与适婚人数减少、不婚群体增加、增设离婚冷静期等都有关系。2021年1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离婚登记正式设置30天的冷静期。即当事人离婚申请30天后,只要夫妻双方中有一方反悔,未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该制度的好处就是把原来的基于情绪爆发的、非理性的、过分自我要求的离婚,变成相互尊重、为孩子、为未来考虑的离婚。很多人都认识到,既然三观不一致、彼此不容忍,不能一起走下去,那就好聚好散。不过,总体来看,一季度离婚人数大降,也有一些结构性因素。尤其是不少离婚夫妇“自动”撤回了离婚申请,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因此放弃离婚,总体上会有一个延迟效应。
“现在冲动离婚的现象确实少了。”这是济南市市中区正荣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王婷在婚姻登记处从事婚姻调解服务的真实感受。“从一些案例可以看出,来协议离婚的夫妻多半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深仇大恨,往往是因为沟通不畅,加上一些事件作为导火索,诱发的冲动离婚。只要找到其中的症结,通过心理疏导,就能挽救婚姻。”在王婷看来,婚姻冷静期之所以能减少离婚率,就是抓住了人们的“畏难”心理,“过去来离婚,几分钟就能把手续办好了,现在有了离婚冷静期,不能那样随随便便离婚,人们肯定考虑得更为周全,反复考虑的过程中,可能就已经消了气,再加上我们的介入,往往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为婚姻家庭护航
如今,在各地婚俗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促进婚姻家庭幸福的队伍中来。
在山东省很多地方,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婚姻辅导和家庭调解已经成为“常态”。在青岛,婚姻家庭辅导已经贯穿婚前辅导、离婚调解等全过程。崂山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由崂山区妇联与区民政局联合建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崂山链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进驻,开展婚前辅导和离婚调解服务。西海岸新区则率先在胶南街道建成水城路社区婚姻家庭服务站示范点,带动实现全区23个镇(街道)婚姻家庭服务站全覆盖。截至目前,成功劝和率达80%,全区离婚率下降33%。同时,聚焦青年这一未来婚育主要群体,该区还为20所驻区高校的18.4万在校学生开设婚姻价值观教育、婚前辅导公开课,引导其树立正确婚恋观,促进青年群体健康成长。
除了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的志愿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淄博,目前有286名婚姻辅导志愿者。为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该市还定期组织培训班和案例分享会,线上线下交流调解技巧,提升志愿者的能力和水平。
有观点认为,婚姻辅导的目的在于维护婚姻家庭稳定,而非盲目“劝和”,更重要的是能让辅导后的当事人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有新的认识。“有效的沟通方式是留三分冷静。”王婷曾这样总结,婚姻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记着这一点,可能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