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一年新发400余万例,恶性肿瘤成健康第一“杀手”

2024-09-14 09:37:0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恶性肿瘤已然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与新发病相对应的,癌症死亡情况也不容忽视。要避免癌症,远离这一健康杀手,早筛早治是重中之重,同时,日常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也能为打好防癌“保卫战”打下基础。

癌症高发,肺癌最常见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随着筛查技术及治疗技术的提升,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的癌症新发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居全球之首。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21》,2021年,在605个监测点超过3亿监测人口中,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是致死罪魁祸首,排在第三位的是脑血管疾病。据了解,20年前,脑血管病曾是第一大原因,此后,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很快实现了“赶超”。另外,全国死因监测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数、死亡率和死因顺位排在第一位的都是肺癌,其次是肝癌,胃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食管癌。从性别上看,乳腺癌跃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五位。

近几年,对癌症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从未停歇。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国家癌症中心基于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于今年3月在《中华肿瘤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根据该报告,2022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482.47万例,其中男性253.39万例,女性229.08万例。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排在前5位,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7.27%。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尽管当前仍然处于较高的发病率水平,但是已经显示出快速下降的趋势。

癌症的多发在全球范围内趋势也十分明显。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团队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表了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重点阐述了世界185个国家或地区36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地理区域和以人类发展指数划分的不同经济区域的差异。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2000万例,死亡病例约970万例。这两项数据中肺癌占比都最高:新增肺癌病例250万例,死亡病例180万例。除了“最常见”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也成为2022年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基于当前人口特征估计,至205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超过3500万,与2022年相比,激增77%。

癌症有地域性特征

上述报告分析,肺癌多发可能与亚洲地区存在的长期吸烟情况有关,这其中又包括吸烟和吸二手烟。有调查显示,近几年肺癌在女性中发病率上升,吸入二手烟是主要诱因。也有专家指出,70%左右女性肺癌患者跟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相关。此外,空气污染和室内微小环境污染也被认为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

诸多报告都涉及恶性肿瘤发病地区的差异,不同的癌症也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2023年4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公布了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首次提供各省主要癌谱流行情况。根据相关数据,山东省发病率排名前五的癌症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其次为乳腺癌、甲状腺癌、脑肿瘤、胰腺癌和宫颈癌。

“不同地域肿瘤高发病种确实有不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杨哲此前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鲁东和鲁西南发病谱就有区别,鲁西南食管癌多发,与其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爱吃煎饼等较硬较干的食物,易吃热食、喝烈酒等都会对食管胃肠造成刺激;鲁东的青烟威则多发肝癌,沿海城市比较潮湿,为致癌物黄曲霉素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增加了人们患肝癌的风险,同时沿海地区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也相对较高。”

但实际上,地理位置本身不能成为癌症发病的原因,地域背后隐藏的环境差异才是导致癌症发病差异的真正原因。这里的环境,除了地理环境,还包括人体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外界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物等,这些都可能是某一地区某种癌症更多发生的原因。

据分析,癌症发病因素复杂,但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癌症村”的出现便是例证。“癌症村”一般是指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显著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村落,其实也是癌症高发现象在村级空间尺度上的反映。

防癌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不同地区不同癌症高发,并不代表这一地区的人只警惕高发癌症即可。癌症不分区域,癌症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果能把预防和筛查工作提前,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得癌症的风险,提高癌症的治愈率。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癌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曾明确这一观点: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控的疾病,大约40%的癌症可以通过控制癌症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得以避免,所以要积极地进行癌症的预防。首先是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要吸烟喝酒,不要熬夜劳累,不要久坐不动,合理膳食,避免阳光暴晒等等;远离肿瘤易感因素:比如放射线、一些化学制剂(如油漆、染料)等;同时,注意预防与癌症相关的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旋杆菌、人乳头瘤病毒、肝炎病毒等,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HPV疫苗。此外,定期体检,做好筛查,尤其是家族中有肿瘤病人、存在其他肿瘤高危因素者。一旦发病,相信现代医学,及时规范地治疗,能够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还有一些肿瘤专家还特别提到“想不得癌就少生气”。人的健康并不是靠吃药得来的,而更应该保持心情愉悦,好心情对于提高免疫力很有帮助。基因无法改变,但环境因素却能够成为“突破口”。降低不利的环境因素,大部分的癌症也是能够避免的。

癌症早诊早治的国家方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各级癌症防治机构提高防治能力,提升防治效果。

结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呈上升趋势。《方案》明确了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饮酒、吸烟、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家族史等,并指出摄入膳食纤维、乳制品和合理体育锻炼等保护因素。

针对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遗传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方案》提出了详细筛查标准和流程。在筛查方法上,《方案》推荐将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线筛查手段,同时提供大便潜血检测、乙状结肠镜、结肠CT成像及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多种替代方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结直肠癌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方案》建议所有腺瘤、息肉,尤其是癌前病变和结直肠癌患者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

针对最高发的肺癌,国家卫健委上月也发布了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明确将肺癌筛查年龄由以前的55岁降至50岁,既契合了近年来肺癌年轻化的趋势,也有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的考量。此外,明确了什么样的肺结节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也有助于刹住目前肺小结节的过度诊疗趋势。

在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食管癌、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相关方案的陆续更新,目的是指导癌症的规范化治疗。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进一步降低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