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书香为伴 阅享新春

2025-01-27 15:02:3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曾书于纸张之上的只言片语跨越千年,时至今日仍在一遍遍重读中温暖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随着农历乙巳蛇年的临近,年味渐浓,条条归家之途也早已暖意涌动。年俗与年味、亲情与归乡、传统与当代、国事与家事,一系列重大主题透过新年这一尤为特殊的节日在所有人心间激荡、汇聚,也在文字中涌动、组合。新春伊始,不妨开出一张别样“书单”,通过阅读感知多彩新春。

这个春节,读出浓浓书香年味

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同人对于春节的感知与记忆或许各不相同。而用阅读的方式,通过文学的力量拉近天南海北的距离,感知不同人眼中的春节,在近些年越发成为一种潮流。近期出版的《印象春节: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则或许是众多读者度过“文学春节”的不二之选。

记者了解到,书中共收录莫言、徐贵祥、雷平阳、东西等20余位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骏马奖获得者共计28篇作品。来自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以不同的角度书写着对春节、人生以及文学的理解,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中国节庆的深刻魅力。在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为作者近年新作,有评论认为,如此多名家、大家为同一命题准备新作,在文学出版史上或许都是一个为数不多的“特例”。在不同名家佳作中徜徉,读者也能深刻体会到:春节这一重大传统节日虽然在中国广阔的地域与迥异的风俗中有着种种形式上的差异,但其作为一种文化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

除了在文学中体味春节风韵以外,日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春节作为一种重要的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受关注。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之际,一本火热出炉的年俗新书同样成为了最佳伴手礼。日前,由春节申遗的推荐者、作家冯骥才编著的《过年书》正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书中,以“年的感怀”“年的沉思”“年的艺术”“年的思辨”“年的话语”五个部分分别展开,共收录了冯骥才有关年的五十余篇关于春节的文章和访谈,并配以三十余张彩图,从春节回忆、春节习俗、对春节相关非遗的抢救,到对春节的思考和展望,全面阐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没有任何节日像春节一样包含中国人那么多精神、心理、追求、性情、偏爱,因而春节最能讲好中国故事。它就像一把钥匙——只要一进入春节,就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回事了。作为一名作家,我控制不住地想要写出这股生活的劲头。作为一名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我更感到应该好好传播春节文化。”冯骥才表示。

文化过节,不如一起读懂中国

春节长假,用阅读来感知中国、读懂中国同样恰逢其时。今年年初,由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正式发布,作为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与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书完整收录了2012年以来荣获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120个考古项目。这些项目年代跨度达百万年,地域涵盖中原及边疆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据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等均于近年来取得一系列重要收获,有力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本书的出版可看作是对近年来重大考古成果的一次系统回顾。

此外,爆款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系列日前也推出第三部作品,该系列丛书由地理科普自媒体星球研究所倾力打造,连续多年,它们专注于用地理视角来认知世界和人类文明。本书作为一部中华文化的缩影,带领读者穿越千山万水,领略祖国的壮美风光,走进历史深处,感受民族的厚重底蕴。

系列丛书第1部对“中国地势三级阶梯”进行系统展示,第2部讲述现代化进程之下,中国的地理变迁和中国人的创造。第3部则从文明之光的角度,讲述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与智慧创造。读者将穿越回一万年前,见证华夏文明非凡的创造力。穿过神秘悠远的良渚古城,探寻底蕴深厚的金陵古都,越过错落有致的漫山梯田,抵达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通过书中18个史诗级文明现场,读者得以尽览华夏文明的漫长史诗。

大部头、长篇幅一直都是文化历史类读物的特点,年关前后,一部视角新颖、体量轻盈的思想史或许将成为众多“忙年”读者的福音,近日出版的《中国五千年思想小札》以轻盈的体量与厚重的文史功力成为其中优选。本书选取近百位中国古代圣贤的富有原创性、启发性的思想片断或言论,包含文史哲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本书作者不仅阐发了这些思想的精要,还以现代视角审视其当代价值,阐释五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粹,是一部深刻而不乏灵动的思想史小札。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