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月
“为了给车续保,我问了好几家保险公司,但他们要么提高保费,要么直接说某些险种不保。”济南市民王女士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自己购置的新能源汽车保费一年比一年高,“我算了一下,2024年,这台车的商业险竟然比上个年度高了24.16%。”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制造的主赛道之一,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迈上“上千万辆级”台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其中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的当下,投保难题却如影随形,困扰着众多像王女士这样的车主。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线“车险好投保平台”,新能源车险投保难、投保贵问题或将迎来“破局之光”。
车主的困扰
2022年,王女士购置了一台纯电动汽车,用于上下班代步。最近要给车续保时,之前投保的保险公司却告诉她保费要上调。“过去一年间我的车都没出过险,怎么保费还增长了呢?”
最终,经过多方对比,王女士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但由于保费过高,她放弃了车损险。“我买新能源汽车,原本是为了省些油钱,可现在省的钱全花在车险上了。”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对比2024年和上一年度都投保的险种,发现保费增长了24.16%。
王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不少新能源车主都面临着投保难题。“一年保费7400元”“一次出险永不续保”“一年未出险,保费却不降反升”“一年跑2万公里,车被拒保了”,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投保难的情况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为什么不少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保费偏高?各家险企又是如何定价的?
一家头部险企山东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家保险公司都有自主定价系数计算模型,一般会参考车主的自身状况、驾驶行为、历史出险和赔付情况等。
济南车主赵先生刚刚完成了续保工作,“今年我还是在同一家保险公司续保,过程很顺利,保费还下降了。”说起保费下降的原因,赵先生认为这与自身良好的驾驶习惯有关。“2024年我没有出险,也没有违章记录,这应该是保费下降的原因吧。”
此外,新能源汽车品牌、车型也是定价模型的考虑因素。
“小米SU7换组大灯可能需要5000块钱,大众的话可能是2000块钱,而吉利可能只需要500块钱,也就是说发生同样的事故,维修成本有高有低,保费自然也会产生差距。”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燃油车剐蹭底盘或许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新能源汽车划一下车底盘,就有把电池刮坏的风险,翻、整修的风险和成本都比较高。
此外,在新能源车行业,往往都是由主机厂商提供配件、进行维修。消费者可选的维修渠道比较狭窄,维修技术、配件供应、质保限制等方面存在壁垒,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保费高的原因。
“新能源车维修只能去4S店,不然很容易在维修过程中引发新的故障,甚至导致整车瘫痪。”一位新能源车主告诉记者,4S店的维修成本比较高,保费也会相应地增加。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群体偏向年轻化,还有很多人购作营运车辆。“这部分客户对各家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属于预估赔付率比较高的群体,也就造成了他们投保难的现状。”一位保险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险企承压
新能源车险投保难的背后,是保险企业在这一板块深陷亏损泥沼的现实。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63%。不过,保险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却普遍亏损,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全行业承保亏损57亿元。
险企面临亏损,为了规避风险,对新能源汽车的保前评估便做得更加严格。为了解决投保难题,比亚迪、特斯拉、小米等不少车企开始申请保险牌照,或通过保险经纪公司下场卖保险。这是各家新能源车企解决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题做出的有益尝试。
比亚迪财险是国内首家由新能源车企100%控股的财险公司,2024年5月,比亚迪财险的新能源车险业务正式上线。
据媒体报道,上线当月,一辆指导价11.28万元的2024款海豚荣耀版420km自由版在比亚迪财险的投保价格为3900元(其中包含商业险2950元、交强险950元)。同期,市面上合作保险公司给出的保费约为5000元。
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1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签单保费达8.43亿元,整体业务呈加速扩张态势。
但是业务的快速扩张却没有带动利润的增长。去年二季度末,比亚迪财险实现净利润0.18亿元,而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却陷入了连续亏损的状态,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亏损1.69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财险的综合成本率达308.81%,其中,综合费用率74.88%、综合赔付率233.92%,这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
监管破局
针对当前新能源车险的困局,相关部门也开始介入引导,直击痛点、对症下药。
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创新提出,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这一举措在指导意见发布的第二天落地实施,同日,“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运行,帮助高赔付风险车辆顺利投保。这个平台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参与该平台的险企不能拒保。
据了解,“车险好投保”平台首批接入的10家保险公司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中国人寿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阳光财产保险、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太平财产保险、申能财产保险、永安财产保险;2月28日,包括比亚迪财险、众安保险在内的22家险企也正式接入该平台。截至目前,共有32家险企接入“车险好投保”平台。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上线首月“车险好投保”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8.5万,首批接入的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已通过平台承保11.4万辆新能源汽车,覆盖家用汽车等非营运汽车和营运汽车,提供保险保障944.9亿元,最多时单日投保量已超过1万单。以一家头部险企山东分公司为例,截至3月9日,该公司通过“车险好投保”平台承保车辆已超过1400台,保费规模达到655万元。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的供应渠道和类型,合理降低维修使用成本。同时,要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此外,新规还提出支持保险行业研究、发布新能源汽车安全指数、零整比、维修负担指数等数据,引导汽车企业强化安全和维修经济性管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
在新举措推行过程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有力缓解了新能源车主“投保难、投保贵”的困境。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各家险企在新能源车险板块的盈利困局同样不容忽视。在保障车主权益的同时,助力险企走出新能源车险盈利困境,才能实现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车主也应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规范驾驶行为,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业内人士指出,只有通过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及车主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新能源车险市场真正实现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