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假冒、侵权乱象频发 汾酒集团的维权之路

2025-03-18 11:10:2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翔天

 

近日,汾酒集团起诉杏汾酒业字号侵权一案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中国白酒的“老字号”,近年来,有关假冒汾酒、侵权汾酒的乱象频频引发关注。其中,享有“汾酒之都”的杏花村镇被曝或为假冒汾酒的“重灾区”。在此等乱象还未平息时,又有声音传出汾酒集团部分产品下架。为核实信息真实性,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就上述情况展开调查。

侵权事件引发关注

近日,汾酒集团起诉杏汾酒业字号侵权一案引发广泛关注。汾酒集团认为山西杏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杏汾酒业”)的“杏汾”字号构成侵权,其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存在依附汾酒的嫌疑,将其告上法庭。此前,杏花岭法院一审判决汾酒集团胜诉,然而,杏汾酒业对此结果表示不服,随即上诉至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该案已于2025年1月21日开庭审理。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争议。有网友认为商标、logo和包装是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不法分子利用品牌形象侵权,会严重影响被侵权者的名誉和利益。而也有网友表示,自己曾去过汾阳市杏花村镇,那里很多白酒品牌的名字里都有“杏”“汾”等词,而且有的公司有一定的历史,不能断言属于侵权。

公开资料显示,杏汾酒业成立于2020年。汾酒集团则成立于2002年,两者酒厂均位于杏花村镇。

有媒体爆料,杏汾酒业董事长魏晓东与汾酒厂也颇有渊源,1988年到1990年其在国营汾酒厂工作,先后从事原材料采购员、酒库保管、调酒车间工人与酿酒车间工人等具体工作,1990年进入汾阳杏花村镇白酒检验中心工作,之后又在杏花村镇办酒厂从事销售工作。多年积累的白酒行业各个环节的工作经验,为其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运营杏汾品牌奠定了基础。

在本次诉讼中,杏汾酒业表示,其于2003年在汾阳市工商局获得“杏汾”字号名称核准通知书,2020年在山西省工商局成功注册山西杏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呈上自公司成立以来所有产品的使用证据、品牌广告以及获奖证书等,以此证明自身品牌并未侵权汾酒,也不存在依附于汾酒的情况。目前该诉讼还未有结果。

杏花村假酒泛滥

事实上,与汾酒集团相关联的侵权事件并非首次发生,去年三月“南昌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南昌市经开区市场监管局近日在“铁拳”行动中,查获一起涉嫌假冒注册商标案,现场截获假冒“青花汾酒”品牌白酒37箱,涉案总金额20万余元。

同年十二月份,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支队根据举报,联合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打假办工作人员,对海口市区内的白酒销售商行、便利店、餐饮店进行检查。其中在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区三家烟酒商行内,查获涉嫌侵权假冒汾酒共计103瓶,对3家涉嫌违法商行及餐饮店依法予以立案调查处理。

记者检索发现,与上述汾酒假冒案件相关联的信息就多达六十余条,除了已破获案件外,记者还在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大量近期有关冒牌汾酒的投诉。其中不少消费者表示,通过电商平台刷到冒牌汾酒,其样貌、名称与正品汾酒十分相像且产地也出自杏花村,购买到手才能发现“猫腻”,向商家申请退款为时已晚。

公开资料显示,杏花村镇地处吕梁山脉东麓,被称为“酒都”,是我国清香型白酒代表——汾酒的核心产地。曾有记者对该镇进行过暗访,走进杏花村镇,发现其主干道沿街店铺从事行业大多与酒有关。

有媒体爆料,在杏花村镇,不少店铺、小作坊生产与汾酒集团产品包装相似的酒产品,而且从灌装、封盖到包装商家都可以自己解决,而除了小作坊灌装后进行零售与批发,杏花村镇的一些中小型酒类企业也加入了“山寨”序列,一边在各类渠道大量销售,另一边还面向一些企业进行定制。

官方授权“贴牌酒”

有关假冒汾酒、侵权汾酒的乱象频发。这不禁使一些网友发问:中国白酒品牌如此之多,假冒为何“钟爱”汾酒?

记者调查了解到,早在2012年有媒体爆料汾酒集团向外授权“贴牌酒”的情况。2019年,亦有媒体曝光,代理商反映有公司以汾酒集团的名义向全国招代理商,经过电话接触后,组织有意向的人进入汾酒集团和汾酒股份公司参观,在酒厂内签订代理合同和授权书,收取代理费用,并承诺发放正规的股份公司产品。签约的经销商收到的是汾酒集团子公司的产品,且价格虚高。有经销商反映,由于对方自称是工作人员,并带领经销商进入工厂内部进行观摩、考察,让不少经销商对其深信不疑。最终导致来自全国各地涉及受骗的人数20多人,每人涉及金额从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后经调查发现,上述人员为汾酒集团子公司员工,彼时,该公司法人为汾酒集团的董事长李秋喜。

有业内人士指出,“汾酒集团的产品还好,但公司对于其商标和品牌的管理比较混乱,特别是杏花村系列。其实,汾酒集团的产品贴牌,开发条码泛滥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此前,汾酒集团发表公开声明,请求汾阳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进行查处,“公司将大力进行整治、整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记者留意到,如今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已少见“贴牌”汾酒,但冒牌汾酒仍层出不穷。如今的杏花村镇也被曝出不少商铺、企业化作“山寨作坊”,不禁让群众疑惑此类乱象是汾酒集团治理无效还是治理产生的“后遗症”?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检索假冒汾酒的案件时,没有找到一例查获地点为杏花村镇的案件。

年轻化市场受阻

假冒风波依旧存在,但这似乎无法阻挡汾酒集团积极探索市场步伐,汾酒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汾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13.58亿元,同比增长17.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50亿元,同比增长20.34%。

为了扩张市场受众,汾酒集团与电商平台合作,线上发起“汾酒特调”系列话题的挑战,以果汁、咖啡等饮品与汾酒混合,创意新口味,此外汾酒先后研制出桂花汾酒、玫瑰汾酒等“特色汾酒”,似乎意在增强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表示,桂花汾酒、玫瑰汾酒在市面上难以买到,疑似下架。为调查此说法是否真实,记者从各大电商平台官方店铺搜索该产品,发现玫瑰汾酒更换新包装依然在售,而桂花汾酒却未上架。记者在采访中从一位汾酒官方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桂花汾酒已经被下架,玫瑰汾酒虽然在售,但产量也在减少,而且商标换了。当记者询问其具体原因时,对方表示应该与市场需求有关。

记者了解到,汾酒作为中国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之一,其产品受到了一定市场认可,《2024年清香型白酒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酱香型白酒约占50%,浓香型白酒约占30%,清香型白酒约占15%,虽然近年来清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有上升趋势,但比肩前两大品类,似乎仍具有挑战。

有业内人士表示,清香型白酒发酵时间短、出酒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也使得其在高端化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价值认知度较低,品类发展比较小众,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未来的高端化还需面临全国性的品质提升与推广等问题。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企业之一,汾酒近年来推出了“巨匠”系列等高端新品,但仍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

而在近期发布的中国消费名品名单中,汾酒集团被曝落榜,似乎印证酒业营销专家肖竹青所说:清香型白酒高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同时也需要消费领袖的引导。而汾酒想要获得更高认可似乎还需要很长路要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