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住宅项目规范》正式迈入实施期

2025-05-07 10:19:4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千慧

自5月1日《住宅项目规范》逐步实施,济南多家楼盘率先对标新标准施工

5月1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的《住宅项目规范》(GB 55038-2025)正式步入实施阶段。从层高提升到电梯配置优化,从隔声性能增强到适老化设计,作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国家标准,其影响力正逐步蔓延至住宅建设的各个角落。在济南,这一新规的落地实施正在逐步推进。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开发企业、销售端还是购房者,都对新规的实施表现出高度关注,济南房地产市场也在新规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新规的深入实施,济南大部分开发企业都积极响应新规,主动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虽然短期内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新规将推动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市场的竞争力,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购房者。”有业内人士表示。

从“可选”到“必备”

新规已进入实施阶段

5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作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所有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是住宅项目规范的一条“硬杠杠”。据悉,此次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了全面规定。其内容涵盖建筑空间、公共空间、室内环境等多个维度,将从根本上改变住宅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在建筑空间方面,新规带来显著变化。以往住宅层高下限普遍为2.8米,如今一举提升至3米,卧室、起居室的净高明确要求不低于2.6米,厨房、卫生间则不低于2.2米。

除了建筑空间外,公共空间和室内环境的提升也是新规的重点。据了解,4层及以上新建住宅必须配备电梯,且12层及以上住宅每个单元至少设置2台电梯,其中一台需满足无障碍要求。针对电梯轿厢尺寸,明确规定入户层为四层及以上,或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9米时,每单元至少设置1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在空间环境,新规大幅提高了墙体和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卧室、起居室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需达到≥50dB,分户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65dB。“以往邻里之间的噪音干扰是居住痛点,新规通过强制标准倒逼企业采用新型隔音材料和施工工艺,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从事建筑材料研发的工程师王芳说道。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新规把绿色智能化建设从“可选”升级为“必备”。据了解,新规要求新建住宅应采用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不应低于2级;建筑外立面应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鼓励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在智慧社区建设上,规定住宅应预留智能家居系统管线,公共区域需设置视频监控、电子巡更等智能化安防设施。“新规打破了传统住宅与智慧城市间的隔阂,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居民能远程操控家电、实时查看家庭状况,社区管理也更加智能高效,居住空间真正实现安全可感、服务可视、管理可控。”从事智能化住宅的李然表示,“从节能降耗至智能互联,新规定中的每一项要求均与未来人居需求紧密相连,预计住宅建设不久将正式迈入绿色智慧的新时代。”

新标之下推新品

有项目重新修改设计方案

伴随着新标准的落地,这个五一假期,各地房地产市场已积极行动起来,将新标准作为产品标准的“指南针”、销售端吸引客户的“新卖点”,纷纷推出新产品。4月30日,市中区万科观山隐秀楼盘赶在假期前夕售楼处开放,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这个项目是新规实施后首批按照新标准建设的楼盘之一。就拿层高来说,之前的设计方案都得重新修改,从2.8米提升到3米,看似只有0.2米的差距,但涉及到建筑结构、材料用量、管线铺设等多个方面的调整。”项目负责人刘经理拿出设计图纸进一步解释,为了保证层高提升后结构的稳定性,他们增加了钢筋的用量,还优化了梁柱的尺寸,虽然成本增加了不少,但为了给业主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除了层高调整,该项目在电梯配置上更是做到了“超标准”落实新规。每栋楼4层及以上都配备了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轿厢长边达到1.65米,短边1.55米,超出了标准要求。刘经理指着施工现场的电梯井道介绍道,“这种尺寸的电梯,不仅能满足日常搬家、运送大件物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转运担架,为生命救援争取宝贵时间。我们在电梯安装过程中,还采用了静音导轨和减震装置,运行时噪音控制在45分贝以下,进一步提升居住舒适度。”“此外,在隔音方面,我们在分户墙和楼板中加入了新型隔音材料,实测分户墙隔声量达到52分贝,楼板撞击声隔声量低至62分贝,远超新规标准。”刘经理补充道。

在新规实施落地的浪潮之下,济南房产销售端悄然升温。记者走访多个售楼处看到,不少项目的到访量与咨询热度显著提升,部分符合新规标准的楼盘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历下区某楼盘销售经理透露,“自新规实施以来,工作日日均到访客户从过去的15—20组增至25—30组,节时人流量增幅更为明显,不少客户特意冲着新规中强调的层高、电梯配置等标准前来咨询。”其中一位销售人员王晓手持标注新规要点的户型图,向购房者细致讲解建筑的隔声性能与智能化设施。“如今,客户的关注点明显发生了变化。以前客户主要询问价格、地段和户型,现在一进门就会详细咨询项目是否符合新规标准。”王晓表示。

多维度政策齐发

市场效应逐步显现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各地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攀升,呈现出成交量稳步提升、价格稳中有升的态势。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除了备受瞩目的《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外,住房领域还迎来了一系列重磅政策,这些政策从需求端、供给端以及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发力,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提升住房品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各地纷纷出招,在需求端刺激住房消费。全国多地积极下调房贷利率,部分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已低至3.5%以下,二套房首付比例也有所降低,部分地区甚至降至20%。例如,济南、厦门、聊城等18个城市为购房者减轻了资金压力。此外,约20省市为购房者送上“真金白银”的购房补贴。

需求端政策“组合拳”激活市场活力,而供给侧同样动作频频。在土地供应上,约11省市积极推动供地优化、存量盘活及审批流程简化工作。广东、四川合理控制新增宅地供应,从源头平衡市场供需;福建优先推出配套成熟地块,提升土地开发价值。与此同时,包括重庆、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10省市,大力加强城市更新与融资支持,为城市面貌焕新与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中指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国超110省市(县)已出台超170条政策,各地政策优化聚焦于调整公积金贷款、加大购房补贴、推动税费优惠、创新购房模式等多个维度。

这些“看得见的政策”正在快速转化为“摸得着的市场变化”,政策效应已在市场端逐步显现。据了解,今年1—2月,新房交易规模稳步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3月部分城市更是迎来“小阳春”行情。根据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重点跟踪的30个城市成交规模同比微增3%,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6%。二手房市场同样表现亮眼,凭借较低的购房门槛,吸引了大量刚需和刚改客户入场,与新房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当前组合拳已初见成效,但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仍需持续发力。”一位资深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后续政策或将在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深化存量用地盘活、加速存量商品房收购、完善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等方面持续优化,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