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赵亮
“外出旅游,租一台无人机真的太香了!不管是山川湖泊,还是古镇街巷,上帝视角拍出来的画面,每一帧都能当壁纸。”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28岁的北京游客王宇带上租赁的无人机到锦州笔架山旅行,将五彩斑斓的画卷永久定格在照片里。让王宇更满意的是租无人机的高性价比:“买一台同款机型要两万元,旅游结束后大概率会闲置在家,而租一台每天只要300元,而且随走随用,方便又划算!”
和王宇有着类似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火爆的租赁需求,让无人机、数码相机等“一机难求”。一股“万物皆可租”的消费浪潮扑面而来。“买买买”逐渐被“租租租”取代,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了租赁消费?
租赁装备成旅游“新标配”
时下年轻人的旅行方式,告别了大包小包的行李,转而通过租赁装备实现轻装出行,在享受高品质旅行体验的同时,推动了租赁经济的蓬勃发展。
“国庆前一周,无人机便被订完了,租赁业务量同比增长两倍,抗风性强、续航超30分钟的机型最受欢迎,日租金200~300元仍供不应求。”北京一家摄影器材店的工作人员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旅游场景的租赁需求远不止数码设备。租车、租帐篷、租户外桌椅、租儿童推车、租皮划艇、租卡式炉……可租赁的装备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租不到”。
9月末,济南一家露营装备店内人头攒动,店主李先生表示,4至10月是租赁旺季,店里装备租赁占比超六成,顾客以年轻人、亲子家庭为主。
租车市场在这个黄金周也彻底“燃”爆。神州租车数据显示,全国订单量同比激增37%,出租率峰值突破95%,部分热门城市“一车难求”。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租赁经济交易规模突破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服务用户超7.5亿人次。其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六成,“00后”用户订单同比暴涨两倍。
从“买买买”到“租租租”的新风尚
事实上,租赁经济早已深度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覆盖的消费场景日益多元,呈现出“品类多元化、服务数字化、需求品质化”的鲜明特征。
在潮玩圈,某些限量版玩偶的租赁服务应运而生,满足了年轻人婚宴、场景布置、道具拍摄等多元场景需求。“拍照或拍短视频时,租赁玩偶,相比高价抢购,尝鲜成本大大降低了。”00后消费者刘琳说。
如今,不少像刘琳这样的年轻人,以“租赁”创新消费逻辑——租衣服、租玩具、租日常用品,租赁经济仿佛“开闸之水”喷薄而出,席卷着“万物皆可租”的浪潮扑面而来。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8月,“相机租赁”“婚纱礼服租赁”“无人机租赁”“儿童推车租赁”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63%、109%、89%、165%。
芝麻租赁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年交易额同比增长超70%,“95后”用户占比超六成,“00后”用户订单一年暴涨两倍。从职业分布看,白领、创业者、学生合计占比超75%;从地域分布看,超半数用户来自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租赁消费正成为年轻人追求品质生活的新风尚,这种“体验式消费”能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情绪价值。
租赁消费背后的观念变迁
租赁消费的背后,既是年轻一代消费观念深刻变迁的体现,也是租赁行业不断创新服务的结果。
“年轻人不再为‘仪式感’买单,而是为‘体验感’付费。”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部研究员刘鹏飞告诉记者,这种转变背后是消费逻辑的重构——从“拥有商品”到“使用服务”,从“长期占有”到“即时满足”,租赁消费正以其灵活性、高性价比和环保性,成为年轻人追求品质生活的新选择。
租赁模式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有效解决了“低频需求”的尴尬,让消费更贴合个人使用习惯。租赁经济的火爆反映了消费市场正从物质型向体验型转变,也体现出市民消费理念更加理性。
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新租赁行业洞察2025》报告指出,尝鲜体验、多样体验和临时使用是年轻人选择租赁的主要原因。租赁成为年轻人“低成本试错”的工具,助其在消费前避免“踩坑”。调研显示,38.2%的人选择租赁是为了“体验新品,决定是否购买”,33.7%则是想“体验更多样的商品”。
当下租赁消费也存在一些隐患,如信任缺失、体验断层、品质难保、心理依赖等。因此,刘鹏飞建议年轻人在租赁消费时,应选择讲信誉、有实力、重品质的专业平台合作,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并妥善处理租与买的关系。对于长期使用的耐消耗商品,还是以购买为主。
【聚焦】
精打细算,细水长流
曾几何时,“买不如租”还只是精打细算者的生活智慧,如今却已成为许多人的消费习惯。从服装到电子产品,从奢侈品到家居用品,租赁消费以其灵活性和低成本特质,在城市生活的土壤中迅速生根发芽。然而,这棵新苗在茁壮成长之际,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着“成长的烦恼”——随着线上线下租赁主体大量涌现,消费者权益纠纷屡见不鲜,套路多、磕碰定损难等问题让消费者直呼“头疼”。
租赁消费的兴起绝非偶然,它是共享经济理念深入人心的产物。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人们逐渐厌倦了被物品奴役的生活,转而追求更轻盈、更环保的生活方式。租赁模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既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消费门槛,又让消费者能够以较小成本,体验更多样化的生活可能。从对“所有权”的执念,到对“使用权”的分时租赁,其中包含着消费理念的嬗变。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当前租赁消费市场最突出的“烦恼”,莫过于信用体系的缺位。租赁是一种基于信任的经济行为,但在陌生人社会环境中,这种信任难以自发建立。商家担心设备受损难以追责,消费者忧虑个人信息过度暴露,双方都难免在缺乏可靠信用背书的情况下如履薄冰。同时,产品质量标准缺失、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让许多消费者对租赁消费望而却步。这些“烦恼”若不及时解决,将不利于这种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
东西是租来的,但体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租赁消费,重在做好“后半篇文章”。对商家来说,保障产品质量、服务不打折扣、做到诚信经营,打造“放心租、安心用、舒心还”的闭环,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把视野拉宽,从明确服务标准到制定行业规范,从压实平台责任到加强监管治理,把痛点一个个消除,将体验一步步优化,才能把“蛋糕”越做越大,推动租赁消费行稳致远。
更深层次看,租赁消费的健康成长,还需要文化层面的支持。我们需要培育与现代租赁经济相匹配的诚信文化和使用者责任意识。租赁是一种具有持续性的契约关系,要求双方都以负责任的态度履行各自义务。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培育的多轮驱动,租赁消费将能逐步成熟,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绿色、灵活、包容的消费社会贡献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