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借着国庆、中秋再“团圆”的美好节点,亿万国人在与家人欢聚的喜悦之上,又增添了一份为国庆生的荣光。
双节假期这几天,你都去了哪里?是否与“迟到的春运”狭路相逢、在“迟到的团圆”中成为归家的人……
关注速豹新闻网时事热评,带你发现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捕捉千家万户的动人瞬间……
10月1日上午,抗疫前线的医生何昌颖和妻子、儿子回到了广西梧州老家,这天傍晚,除夕没吃成的团年饭和中秋团圆饭一并吃了。图片自广州日报
一轮月好,人间团圆。
对于中国人来说,“团圆”的记忆里总也少不了一顿饺子、一双筷子。
一番热烈的奔赴虽满身的疲惫,然家人的一声欢喜,能瞬间化解行途的落寞、久别的思念。进了家门,一股鲜香的酸甜味儿飘来,厨房炉子上炖着与过年“标配”的美食,恍惚间让人以为这是要过年了。
是的!国庆和中秋的完美邂逅,正如一场“迟到的春节”,窗外的车水马龙似为这来之不易的“年味儿”喝彩——亿万个“小家”心连心的幸福,正在与国泰民安的愿景相融相盛。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
闹热的双节为疫情常态化的防控“打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中行稳致远。
回家的路,重启之“堵”。然堵的是道路,通的是人心。
依托科学、系统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经验,以完善的制度性保障全力应对疫情反弹,才有了无比惬意的自驾出游、归心似箭的返乡之旅。所以,“今年的堵车之囧,有你想象不到的快乐”。
阖家团圆,心之所“往”。在这“迟到的春节”里,有了终于归家的人。
双节之际,依水而生的兖煤航运跑船人迎来了今年的首个大团圆。一年的300多天里,他们以不怕苦不怕晒的“船员精神”忙碌于川流不息的货运船上,不停的装货、卸货、等货,从“煤油灯”的年代就与这条古老的京杭运河为伴,载着一船船梦想代代传承,保煤炭运输、助民生供暖,星空下燃起万家灯火。
“年味儿”飘香的餐桌上,呈现的是经济复苏之景。人们在双节偶遇的“巧日子”里过着简单安稳的“好日子”。
“特意在中秋家宴的规格上多炒了几个菜,吃了月饼、举了杯”、”专门去七大姑八大姨家多坐了会,聊聊近况诉诉家常”……网友的热评充分诠释着现在的生活一片向好。
借着双节的消费旺季,清晨,青岛一户普通的渔民家庭提前将出海渔船亮起了灯,渔民打回来的鲜味,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了“鲜货未上岸订单已先行”的销售愿景。傍水而居的渔民以现代化技术应用的加持,用渔船上的一条条缆绳系起了远方的“小家”、拴上了致富的“桥梁”。
“挣钱了,带着老人孩子吃点好的,给老婆买件红衣服!”今年的中秋,美食格外丰盛、礼物满满“仪式感”。每一扇“小家”的窗户都映着国家的期盼,“年味儿”飘香的餐桌上传递的是经济复苏的余音。
仅从全国旅游收入来看,假期首日实现766.5亿元,10月2日,国内旅游收入达765.1亿元。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恢复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最后,让我们在这“迟到的春节”里共同举杯,耳畔又似回荡起那首既为终端又为开端的《难忘今宵》……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 评论员 孙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