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看看山东16市未来五年怎么干!

2021-02-18 07:07:2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山东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在又一个新的五年里,山东16市“十四五”规划里都有哪些关涉未来的大筹谋?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独家整理各市市委全会、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通过提炼“十四五规划”关键和核心理念,帮助读者全景式了解山东16市将如何把握发展大势。

济南:

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济南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5年,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实现新跨越。坚持拥河发展,促进产城河共兴共荣,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改革先行区、自主创新区、开放示范区、绿色产业聚集区。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统筹推进全域水生态建设,聚力创建节水典范城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强化省会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争取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支柱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高端前沿产业,创造济南工业新辉煌。加快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高水平建设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

青岛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引领胶东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基本建成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创新创业生态,全面建设创业城市,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塑造和展现现代海洋都市文明,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

淄博:

打造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

数字农业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淄博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淄博要打造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济淄同城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省“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彰显。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发展更加融合协调。聚力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传统产业实现脱胎换骨,“四强”产业和新经济挑起大梁,数字农业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现代服务业迈上中高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聚力打造区域性文化发展和文旅融合高地,文化实力跃上新台阶。实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齐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更加优质均衡。

枣庄:

绘就“一城山水满城绿”锦绣画卷

建成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枣庄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城市经营理念,探索推行土地开发、资本置换、产城融合等多元化运营方式,积极发掘拓展新的财源增长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命名一批“双创”示范综合体,“十四五”期间争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努力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十四五”末,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100%,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用心绘就“一城山水满城绿”的锦绣画卷。大力弘扬墨子、鲁班、奚仲创新创造、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让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在枣庄大地蔚然成风。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机遇,加快构建红色文化、运河文化、中兴文化和鲁南民俗保护传承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将枣庄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立足组团型城市特点,积极构建“一主、一强、两极、多点”的市域空间格局。

东营:

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实现全市人民高铁梦

东营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十四五”时期,“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着力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沿黄沿海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节点城市。努力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2000亿级橡胶轮胎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亿级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产业集群、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文化旅游、航空航天、现代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举办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交通强市,实现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高铁梦,市域内铁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更加通畅,港口、机场成为国际转运枢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联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烟台:

基本建成质效双优制造业强市

中心城区跨入“海河联动发展时代”

《中共烟台市委关于制定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烟台将基本建成质效双优的制造业强市。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两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百万辆整车基地初步建成。基本建成国际工业互联网先行城市、国际工业设计名城。基本建成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大市,“一核引领、两翼突破、七湾联动”的陆海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区从“沿海发展时代”跨入“海河联动发展时代”,“横跨黄渤海、纵联山海河”的大市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养马岛至三山岛滨海一带成为美丽风景线,建成更高水平的旅游名城、康养名城、食品名城和安全城市,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享誉海内外。基本建成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在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抢占先机,成为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东北亚经贸合作桥头堡。

潍坊:

建成“生态、开放、活力、精致”高品质城市

实施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工程

《中共潍坊市委关于制定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25年,潍坊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提升,“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基本建成。打造“南部山青、北部海蓝、湖河水秀、城市绿美、全域生态”的美丽城市。推进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等传统产业智慧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做强做大氢能、声光电、虚拟现实、磁悬浮等新兴产业。优化综合保税区外贸服务功能,建设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潍坊联动区。以高精尖人才为重点,深入实施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努力打造区域性文旅康养高地,充分挖掘、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壮大书画、工艺美术等各类文化市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游戏动漫等新兴业态,塑造城市多元化文化品牌。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建设健康潍坊。

济宁:

打造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济宁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要大幅提升,“231”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增强,培育一批全国领先地标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和知名品牌。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新突破,河海联运、兖欧班列、航空货运“三位一体”国际通道加速形成,临港临空经济快速发展,兖州国际陆港与京杭运河“一点一线”现代物流发展格局集聚成势,成为全国重要综合物流枢纽。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采煤塌陷地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一环八水、十二明珠”城市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全域生态廊道初步构建,建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泰安:

打造彰显泰山魅力国际文旅胜地

提升“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品牌影响力

泰安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泰安将努力建成产业高地、生态绿地、文旅胜地、康养福地、科创名地。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化工等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形成一批百亿级企业,五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山水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泰安样板。做大泰山金字招牌。“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大泰山文化旅游圈等文旅协同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山城一体、全域布局、文旅相长、宜融尽融”的文旅深度融合格局基本形成,打造彰显泰山魅力的国际文旅胜地。医疗康复、养老养生、休闲健身为主体功能的健康产业链基本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体运动、保健疗养等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基本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养老泰安·养生泰山”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养健康基地。

威海:

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

打造全国“精致城市”标杆样板

威海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十四五”期间,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人均超过2万美元;新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布局”的城市发展格局更加清晰,中心城区辐射力、带动力、吸引力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区域均衡达到更高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成为全国“精致城市”标杆和样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普及,“三生共融”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美丽城市”。

日照:

构筑港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

塑造阳光海岸活力日照新形象

日照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十四五”时期将构筑港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构建形成比较优势突出、新动能主导、以港口为纽带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建成北方能源枢纽。临港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港口贸易走在全国前列。港口、城市、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县域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位次明显前移,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品质提升,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得到明显改善。塑造阳光海岸活力日照新形象,城市向东海岸线特色更加鲜明,空间格局、经济格局更加优化,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时尚气质全面提升。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临沂:

布局“东钢、西木、南智、北食、中新兴”

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商都

临沂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提升区域创新实力,力争到“十四五”末,叫响“才聚沂蒙、智汇琅琊”品牌。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初步形成“东钢、西木、南智、北食、中新兴”的重点产业格局。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基地,提出建立一个农产品数据库、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一组规范标准、健全一套产销体系的“四个一”路径。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后花园”,推出“春季赏花踏青游、夏季暑期研学游、秋季采摘登高游、冬季温泉民俗游”精品线路。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大后方”,实行“线上洽谈+线下对接”的“双线”推进模式。力争到“十四五”末,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售额、接待游客量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以上,把临沂培育成全国闻名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一体化推进“商、仓、流”,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商都。力争到“十四五”末,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分别突破7000亿元、1万亿元。

德州:

打造面向京津冀和省会经济圈的“中央厨房”

打造京津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德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二〇二五年,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初步建成“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深入实施产业链提升、制造业转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建设新时代“活力德州、智造名城”。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抓农业,加强全产业链设计,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打造面向京津冀和省会经济圈的“中央厨房”。放大“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效应,推动建设京津冀鲁区域科创走廊、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京津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力度开展“双招双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中国北方对接东盟的支点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基本完成城市规划区内村庄改造。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开展最积极的生态建设,推进最集约的资源利用,实行最严厉的责任考核,建成京津南部、黄河中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积极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宜居德州。

聊城:

“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态势充分显现

建设卓越秀美魅力水城

中共聊城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新旧动能实现接续转换,“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态势充分显现。发展质效更高,“四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迈上中高端,基本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城市提升工程,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卓越秀美魅力水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明诚信聊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滨州:

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

全面打造环渤海中心城市

滨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十四五”时期滨州“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的目标体系。《中共滨州市委关于制定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为战略支点,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建设全国一流的硬核化、市场化、国际化科创高地。构建“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纵横畅通、民用机场开放港口立体联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全面打造环渤海中心城市。坚持向海、向洋、向未来,陆海统筹、港产融合、区域联动,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上牧场”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海上滨州”。全面开创“生态滨州”新局面,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长廊。推进黄河文化、孙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精神的创新性发展。

菏泽:

高标准建设省级新区

加快建设四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共菏泽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 “十四五”时期,全产业链打造核心产业,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动高端化工产业优化升级,力争两大核心产业新增百亿级园区或项目十个以上,新增产业规模三千亿元、达到五千亿元,具备新增三百亿元税收贡献能力;高端化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大优势产业,全周期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全要素提高园区化发展水平。提升中心城区带动能力,加大县城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省级新区,加快建设“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布局高效泛在的信息网络,全力打造循环经济、内陆开放新高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刘建宇

实习生 刘海波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翟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