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8岁烟台妈妈张玉梅生下双胞胎”的新闻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故事背后,是一位失独妈妈的劫后余“生”。7年前,张玉梅26岁的儿子因车祸离世,悲痛之余,她觉只有再生一个孩子“生活才有希望”。在家人的强烈反对声中,她背负巨大压力,花光所有积蓄负债求子。而孩子出生之后,新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五十二岁丧子
今年58岁的张玉梅是土生土长的蓬莱人,家族从父辈起一直靠务农为生。尽管儿子已经去世多年,但谈起33年前孩子出生时的每一个细节,她依然记得清清楚楚。1988年,25岁的张玉梅生下第一个孩子,因为是家中独子,儿子从诞生之日起便备受长辈们的宠爱。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年轻的张玉梅每日起早贪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那时候每天眼里心里看得想的都是干农活、卖农产品,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老人的照顾下长大的。”张玉梅说,因为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她总希望能靠勤劳致富,反而忽略了对孩子成长期的陪伴。
让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7年前儿子给她过的最后一个生日。“当时儿子在家特意张罗了一番,准备了满桌的好菜和生日蛋糕。但是那天活儿特别多,所以孩子打电话叫我回家吃饭时,我告诉他活没干完,不回来吃了。”张玉梅说,当天晚上9点多到家时,她才发现桌上的蛋糕孩子一口没动,奶油已经放到融化变形。儿子赌气不理她,却在睡前把蛋糕切好,悄悄给她装了盘。
“看到孩子这么用心,心里肯定是感动的。也许是性格原因,不善于表达和沟通;也许是觉得来日方长,以后还有机会。总之生日那天,直到最后我们娘儿俩也没说话。”回忆过往,张玉梅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来没有向儿子表达过妈妈的爱意。
5个月后,张玉梅的儿子在上班路上发生车祸去世。刚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她一度怀疑是医院搞错了,直到亲眼看到已经没有了呼吸的孩子,她撕心裂肺的一声长嚎后晕了过去。“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脑子都是不清醒的,分不清现实和梦境。有时候以为孩子走了只是个梦,有时候梦醒了又以为他还在。”张玉梅总是会出现幻听,白天听到儿子房中有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夜里听到轻叩门板的“咚咚”声。她红着眼赤着脚跑去开门,幻想着儿子还能回来。
“从儿子走的那天起,我日日哭、夜夜哭,不是哭了好几天,而是好几年……”回忆往事,张玉梅泣不成声,“直到现在,看到儿子的照片,眼泪还是会不受控制的往下掉。”她说,心中对儿子的亏欠难以言表,“早知道母子缘分只有二十几年,我还那么拼命赚钱干啥,不如多陪孩子几年……现在,他再也不能给我过生日了。”
七年求医问药
经历丧子之痛的第九天,张玉梅决心再要个孩子。 公开报道中,安徽的盛海琳当年曾是成功诞下试管婴儿的年纪最大女性。2009年,59岁的盛海琳痛失唯一的爱女。次年,60岁的盛海琳通过供卵试管婴儿技术,诞下一对双胞胎,被媒体广泛报道。虽然盛海琳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自己的经历难以复制,但她创造的高龄生育奇迹,激励着无数失独家庭的母亲。
在关注盛海琳的相关新闻后,张玉梅坚定了再次成为妈妈的决心,“女人生来就应该当妈妈,没有人叫妈妈是非常伤心的。当儿子叫我一声妈妈,我会感到非常幸福;儿子走了,我的心也死了。”张玉梅说,“农村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的孩子没有了,一定要再生一个。”
于是,自2014年开始的7年里,她为了能怀上孩子四处求医,也曾经历过多次挫折。一方面,因为自己年龄已高,她和丈夫曾怀疑过能否能够再次怀孕;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家人的强烈反对。“我的姊妹、父母都说我受到的刺激太大,导致脑子不正常了。”她说,所有亲戚中,她只得到一个弟弟的支持,“家里人担心高龄产子对妈妈和孩子的身体都不好,也考虑未来我老了孩子的抚养问题难以解决。”但她再度成为妈妈的梦想非常坚定,“家人说我自私,可没有孩子,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她记不清多少次,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工作人员询问求子者的年龄,张玉梅答道:“52岁。”护士试图纠正她:“你说反了吧,应该是25岁。”“不对,就是52岁”,张玉梅再次纠正,并向对方简单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对方脸上的表情无比惊讶,“我还以为你是陪孩子来的。你是医院里年纪最大的求子者了。”
在医学上,35岁以上孕育属于高龄产妇,年纪再往上,身体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受孕难度也相应增加。为了增加受精卵存活的概率,高龄妇女体内一般会植入2—3个受精卵,在希望加倍的同时,也增加了孕育的辛苦。“保胎针”是少不了的,剂量也比年轻妈妈注入得要大。最初,她只在当地医院求医问药,后来又先后去了青岛、济南、南京、北京等地。
为了能再次找回当妈妈的幸福感,7年间,她尝试过多种治疗手段,经历过做试管婴儿,也进过各种类型的检查,还吃药调理身体,“大部分医生觉得我年纪太大,担心怀孕后身体无法承受,坚决拒绝治疗;也有医生接诊,使用过各种手段想办法让我受孕,却屡屡失败。”
年近六旬再孕
一次次经历求子失败的打击,张玉梅也考虑过收养亲戚家的孩子。可按照《收养法》规定,符合被收养条件孩子主要有三类,一是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是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因为不符合标准,她最终只得放弃。七年间,她为求子总共花费了四十一万元,自己的钱花光了,又找妹妹、兄弟和其他亲戚借了十余万元。
2020年,她终于在济南一家医院成功怀孕。“怀孕是成功了,但这才是挑战的开始。”张玉梅说,怀孕的过程感觉“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最初的3个月,她先后患上妊娠高血糖、高血压,全身浮肿,“两条腿肿的跟桌子腿似的打不了弯儿,连床都下不了。”
张玉梅的主治医生董雪丽告诉记者,当检查出张玉梅怀的是双胞胎时,她的心情也很复杂,“她年龄大了,怀上双胞胎是很危险的,我担心她会因血压高或者其他问题导致两个孩子都保不住,怀孕期间还和张玉梅商量过要不要做减胎手术。”但张玉梅当时表示,两个孩子来之不易,无论结果怎么样都认命了,拒绝做减胎手术。直到张玉梅怀孕第三十周时,董雪丽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一般二十八周生下来的孩子,放到婴儿箱里的存活率也非常高了。”
张玉梅说,住院这段时间,自己得到医院医护人员的不少照顾。有一次她解手实在着急,只能拜托护士帮忙,将专用的便盆放到自己身体下面。事后,这位年轻的小护士又帮她将排泄物倒入卫生间。“阿姨,没事的,我知道你不容易。”张玉梅至今仍记得对方安慰的话,这份特殊时期的相助让她分外感恩。
去年农历腊月,按照家乡习俗,即将临盆的张玉梅办理出院后回到老家过年。然而春节前夕,她又再次因为妊娠高血压不得不前往烟台入院治疗,“当时血压高的吓人,大夫对我说要想保命必须住医院。”这是58年来,她头一次在医院过春节。
保胎期间,丈夫在老家照顾老人,张玉梅只能独自住院,没有陪床,吃喝拉撒全靠自己解决。当时,产妇孙婧和张玉梅住同一病房,她的姐姐孙嫄常常来医院照顾妹妹。“看到病房里来了一位58岁的‘阿姨’,最初,她们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孩子。”张玉梅说,姐妹俩得知她的遭遇后,便在生活中处处给她提供帮助,“这对小姐妹陪着我做检查,给我带饭菜,还帮忙捎东西……”
为孩子努力活着
终于,2021年2月份,张玉梅平安诞下一对双胞胎,大女儿于红莹出生时体重1900克,小女儿于红霞1750克。“看到孩子的一瞬间,觉得生活又有奔头儿了,不能再时时刻刻想以前的事了。”张玉梅说,新生命带来的激动,替代了部分悲痛,有了孩子,也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不过,孩子出生后,眼前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张玉梅没法给双胞胎提供充足的母乳,只能依靠奶粉喂养。此前张玉梅为了求医问药早已花光所有积蓄,两个孩子的日常开销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针对失独家庭,原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曾下发《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年满49周岁的失独父母,给予一定经济扶助。不过,当他们重新拥有孩子后,按照政策标准,即不再属于失独家庭,这部分扶助金也被取消。
就在张玉梅一筹莫展之际,刚刚生完小孩的孙婧再次联系上她。了解到她的处境后,孙婧提出自己可以给双胞胎提供母乳。“每次孙婧将母乳吸出后袋装密封,孙嫄再送过来。其实我们三家人住的相距很远,但孙嫄每天来回奔波好几次,从来没嫌麻烦。”张玉梅说,姐妹俩还不时送来纸尿裤等婴儿用品,教她科学的育儿方法,化解她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不少热心人士向她伸出援手。得知张玉梅顺利生产,董雪丽代表医院给她送来5000元慰问金;还有爱心企业捐赠了10箱奶粉。为了帮助张玉梅解决孩子日后长期的喂养问题,更多的爱心"宝妈"加入到义务哺乳行列,为双胞胎接力提供母乳,给张玉梅缓解了不少压力。
不过,张玉梅坦言,如今这个年纪带俩娃的确有点有力不从心,“本来都能当奶奶的人了,现在要重头做回妈妈。”家里顾不起月嫂,她只能和丈夫轮流照顾孩子。年近六旬,张玉梅正在努力从新适应一个妈妈的角色,为此她阅读大量育儿的书籍,了解年轻妈妈们带孩子的新观念,学习下载的各种育儿软件的使用方法。
考虑到到日后的生活开销,张玉梅决定让“腿脚不便”的丈夫在家带孩子,自己出去赚钱养家。58岁的她,要像年轻人一样拼命工作,“为了孩子,干到干不动的那天吧。”此事被报道后,也引发不少网友的担忧:“等张玉梅老了以后孩子怎么抚养?”面对网上的舆论,她回应:“之前没有好好陪伴儿子成长,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照顾好两个女儿。为了孩子,我一定要努力活着。”(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张舒 实习生 韩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