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伏天吃伏羊,三伏天里“藏着”很多文化

2021-07-11 09:33:5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焦腾 实习生 王丽 蔺长睿

夏至三庚便数伏,7月11日是今年入伏日,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全省各地也开始陆续开启相关主题活动。7月10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乡村旅游协会指导,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邹城市人民政府主办,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城前镇人民政府承办的“乡村好时节·伏文化体验活动”邹城伏羊节暨2021年城前镇孝善人家颁奖礼活动在邹城市城前镇单庄村举办。

 

7月10日,邹城伏羊节启动。(活动方供图)

三伏文化源远流长

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为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为三十天或四十天。

据《史记·秦本纪》中载︰“(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已有三伏之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副教授龙圣表示,汉代以来,三伏及其相关习俗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汉书》《后汉书》《汉旧仪》等,可见三伏文化的源远流长。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民俗学博士李海云认为,三伏天虽不属于二十四节气,但它是人们在运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衍生出的类似节气的时间段。“三伏天在古代社会中更为重要,包括对农民耕种、农作物管理等。除此之外,三伏的意义还体现在人们的养生理念之中。比如,入伏后喝绿豆汤,即伏汤。”

邹鲁礼乐团顾问、邹城文化学者董伟举例,入伏时民间妇女戴五彩丝线、互赠彩扇,香囊,以小麦面食和瓜果祭祀家庙等,《山东志书》记载夏至伏日荐麦,用青麦炒半熟,磨成条,名曰碾转,也就是今天的入伏喝面条习俗。

邹城一带,一直有“入伏喝羊汤”的习俗,“城前羊汤”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每至伏天,前来“喝伏羊”的人络绎不绝。活动现场,城前镇单庄村举办孝善羊汤宴,免费请“孝善人家”代表“喝伏羊”。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当地文化部门深挖三伏文化、伏羊文化、孝善文化内涵,借助当地习俗,顺势启动邹城伏羊节活动,将传承传统伏文化、羊汤文化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全力提升地方文旅品牌影响力。“邹城伏羊节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出伏日,主推伏文化主题美食游、避暑消夏游等活动,期间还将召开城前羊汤品牌提升座谈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城前羊汤”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伏天吃伏羊

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中医认为六月阴气渐生,羊肉具有壮阳补气的作用,因而进食羊肉有益于身体健康。”董伟介绍,秦德公是中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年,他把都城迁移到雍城并建立了宗庙,设立“三伏之节”并设立“伏祠”祭祀伏神,用三百头羊作祭品,在入伏的第一天祭“伏神”,并把羊肉以分胙肉的形式分发给臣民,臣民遂以羊肉作汤避伏暑,其俗延续至今为“伏羊节”。

“直到今天在我国山东、江苏、河南、安徽、上海等地依然保留有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具体而言,在山东吃伏羊主要流行于鲁南一带,比如枣庄、济宁、临沂、菏泽。此外,在鲁中一带,比如泰安、济南、淄博的部分地区也有这一习俗。”龙圣表示。

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长、齐鲁师范学院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振华举例,在淄博沂源和济南章丘区石匣村也有吃伏羊的习俗。据村中老人说,清朝时已有“攒羊”风俗,即以家为单位,邻里“众筹”一只或半只羊,在家门口架锅点火,分食羊肉,喝羊汤。“石匣村的老百姓除了吃伏羊,还会聚在一起听戏看戏,如今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经打造为乡村戏剧节。”

前几年,李海云曾参与过沂源县的伏羊节活动,现场进行祈福、歌舞表演、品尝全羊宴。“值得一提的是,伏羊宴也非常讲究,请德高望重的人和外地贵宾,共同分享入伏以来的第一锅羊肉汤,称为开锅仪式,具有浓厚的仪式感。”李海云认为,山东地区的伏羊节之所以比较有特点,是因为有浓厚的山区文化氛围。沂蒙山区、鲁中山区等山区文化氛围非常浓厚,且集祈福文化、文艺汇演、美食享用等于一体。既有精神方面的享受,又有美食方面的满足。

三伏天里,南方也有很多习俗。“比如,收稻子、尝新米、晒书等。其中有些习俗也表现在饮食中,比如食补。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民俗学博士林海聪认为,按照古代人的理论,不同的食物需要放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来食用,使其与自然环境、人的身体状态契合,称之为食补,符合养生观念。

植根优秀传统文化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三级主任科员刘汝美表示,因羊有“跪乳”之情、“羊”在古文字中通“祥”等情况,伏羊文化又被赋予了孝善文化之义。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兴起,各地又纷纷推出伏羊节活动,以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赋予伏羊节更多新意义。

在龙圣看来,全国对三伏文化发掘较好的有山东菏泽、江苏徐州、安徽萧县,近年来均有举办伏羊节。从时间来看,山东对三伏文化的发掘,走在全国的前列;从范围上看,山东吃伏羊的地域最广,值得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此外,三伏文化作为一个大的概念来说,其内涵和外延都有继续深入挖掘的必要。

“凡是能够较好传承的传统节气文化,必然是跟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唯有如此,才谈得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活化传统节气文化,必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需求着手,才能使之与时俱进,焕发活力。”朱振华表示,我们应该要继续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新媒体的手段,加工出口耳相传、老少皆宜的,与三伏文化相关的故事、传说、歌谣以及养生知识等。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