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近日,济南开了一家“脱单便利店”,掀起“爱情买卖潮”。年轻人可以付几十元钱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放入一个胶囊瓶内,也可以打开其他人的瓶子,有缘分的还可以成为恋爱对象。便利店老板说,开业不到一周,店内已有400多条信息。以前,公园相亲角劝退不少年轻人,如今,年轻人愿意主动花钱“公开”其个人信息,只求快快脱单。
能存放的“爱情”
走进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的这家脱单便利店,最先看到的就是占据一整面墙的“脱单漂流瓶”——正对入口的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木制小格子。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数了一下,格子按照一年的日期划分成了365个微型橱窗,每排日期又对应着12个星座。每个格子里摆放着不同数量的漂流瓶,最少的一个,最多的能容纳二十余个小瓶子。瓶子为白色的不透明胶囊状,上面写着委托人的出生年月、生活工作地、理想型等信息。
“男生用金色盖子,女生用银色盖子,放到对应的生日格子里。放好自己的‘脱单瓶’之后,还可以打开一位异性的脱单瓶,选好后需要到前台做一下登记。”店长刘昌乐告诉记者,从9月6日开业至今,平均每天的客流量约百人左右,周末更是爆满,全都是来找对象的。
“想登记‘脱单’信息,需要先到前台花39元购买一个脱单瓶和一张邂逅小纸条。在邂逅纸条上填写本人的名字、生日、身高、生活工作区域等信息,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理想型等。填写完信息,将脱单瓶和纸条交到前台,工作人员会把纸条密封在瓶子里,并放在委托人对应的生日橱窗内。”刘昌乐介绍,目前店内已经存放了400多条信息,其中以95后、00后的年轻人居多,“我们店里有规定,不接待18岁以下的顾客。”
“第一位客人是一位女性,路过就进来留下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目前来看女性偏多。”刘昌乐告诉记者,不少顾客是组团前来,“最多的一次有十几个小伙子一起过来。”尽管门店规定晚上11点打烊,但总会有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在关门前赶来,拜托店主晚点下班,“最晚的一次,顾客预约了夜里12点过来。”对此,刘昌乐表示比较理解,“有的人是因为上班或加班,白天出不来;更多的年轻人是因为睡得比较晚。”
新版“开盲盒”
当天在店里留下个人信息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社恐单身狗”,因为工作性质很少接触女生,刷抖音时发现了这家店。“进来的时候没有害羞,我就是奔着‘脱单’来的。”张先生笑着说,“这就像开盲盒,能不能碰上心仪的姑娘全靠运气。”
打开瓶子后,张先生通过对方留下的详细信息,添加了瓶子主人微信。女孩通过验证后,他迅速翻看了一下对方的朋友圈,想了解一下女生的兴趣爱好。“不知道说点什么。”双方建立了联系,张先生反而紧张起来,犹豫中,倒是对方先发过来一个笑脸信息。
“我周围不少朋友都有着类似的性格。”刘昌乐介绍,“即使有了心仪的对象,也不好意思向对方表达。”作为00后,“脱单便利店”是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我有个好朋友,单身了很久,每次碰见自己喜欢的女孩,都不敢主动和对方联系。后来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很多年轻人都存在这种情况。虽然内心想找男女朋友,却不好意思主动跟异性接触,加之社交圈比较窄,也不容易遇到合适的对象。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个线下平台,扩大大家的交友范围。”
有了想法,刘昌乐又通过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等做市场调研,前后准备了近两个月时间,门店的基本雏形才定了下来。“等以后客源再多一些,我们也会组织线下的联谊活动,让更多有‘脱单’困扰的年轻人尽早告别单身。”他表示。同时,针对网友关于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担忧,刘昌乐表示,所有的信息都是顾客自愿填写,同时也明确标注了“可不填”的内容。
自助式相亲
互换信息,寻求缘分,不少参与者向记者直言,“脱单便利店”与婚恋交友网站在本质上一致,更像是现实版的“漂流瓶”。不过,便利店的“墙推”形式增加了随机性,让“缘分”来得更巧妙一些。刘昌乐告诉记者,虽然开业不到一周,但依靠“脱单瓶”已经促成了一对情侣。“双方联系上之后一拍即合,见了面相互感觉也不错,就确立了恋爱关系。”他表示,“一旦顾客‘牵手’成功,或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另一半,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下架自己的‘脱单瓶’。”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便利店中留下个人信息的顾客,男性对理想型的要求最多的是“漂亮”,其次是性格“温柔”或者“可爱”;女性对另一半的要求最多的是身高不能低于自己,再就是“不油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济南,上海、杭州、重庆等城市也出现过“脱单便利店”。“脱单便利店营销手法新奇,与流行的拆‘盲盒’相似,且过程蕴含着刺激、欣喜,颇合年轻人的‘口味’。”省城一位婚介公司的负责人张萌告诉记者,不过,他坦言,“这种‘缘分盲盒”只是提供彼此认识接触的机会,并不等于得到爱情,“爱情需要缘分,更需要双方当事人的用心经营。”
“一个人的精彩”
近两年,“社交恐惧症”这个词频频走进公众视野,越来越多年轻人给自己贴上了“社恐”的标签:遇到熟人不敢打招呼、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入职新环境无法融入和交流……对于单身的原因,“圈子太小”、不够勇敢、自身条件不好成为了主要理由。
“如果不是出于工作原因,我更愿意宅在家里,我就是社恐本恐。”95后宋宁告诉记者,“在很多社交场合,面对不认识的异性时,我确实会感觉到手足无措。即使是和最好的闺蜜约会,我也希望她能来我家,而不是出去。”她说,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数社交场合会让她感受到“被迫营业”的心态,这也为结识理想伴侣制造了阻碍。00后薛紫婷告诉记者,她对于社交几乎没有什么需求,在她看来,想一个人简单吃点东西,想在学习时不被人打扰,想自己追追剧或玩游戏,比迁就朋友一起玩耍更让她觉得舒适。
“虽然95后、00后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但自我意识也更强,有自己交往规则的边界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笑宁告诉记者,“年轻人‘社恐’并不是性格内向,而是当你不能在现实世界做自己的时候,就退回到想象的世界里,退到了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