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部长寄语 | 学习十法

2023-03-02 09:32:3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习,重视了很多、看了不少书、记了不少内容,但有些同志仍然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谈起草材料“没有好思路”,谈工作创新“想不出好点子”,谈解决难题“拿不出好办法”。是重视不够,还是努力不够,或者智商不够?其实都不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中有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怎样学习,也就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而有道,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学习本领是第一位本领,学习方法是最重要方法,学习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我们讲学习,就要掌握适合自己的、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从而掌握提升其他各项能力的最底层逻辑。特别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其能力强弱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幸福,掌握适合自己、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今天,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的十个方法。

01

目标学习法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网上看了很多文章,一开始觉得学了很多东西,用起来才感到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学到;或者说收藏了很多书单、知识、干货文章,但遇到问题时仍然抓瞎;还有就是大家都在学,自己却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有人学习是有的放矢,有人却是漫无目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这就像旅游,不可能到了目的地就全程逛起,而是要做好攻略选取你最想去的地方。我们学习也要带着目标,选择喜欢的、需要的、适合的去求知求解,这就是目标学习法。

一要定好“小目标”。对个人来说,学习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可能囊括方方面面,也会在同一时期要学七八样甚至更多的知识,比如近期大家可能会同时学党的理论知识、宣传文化工作有关精神等长期性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有根据岗位需求学习媒体融合规律、公众号运作、元宇宙、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还可能基于个人生活需求学习一些知识技能。这时候若“只见树林不见树木”“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一无所学、一无所成。这就要善于设定学习的“小目标”,列出表来,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计划性。

二要制作“推进表”。学习目标定了后,关键在制定计划。要坚持项目化推进,把每一个目标当作一个项目,将宏观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明确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设定目标,尽可能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周期缩短,切忌因周期过长产生倦怠感,或因任务过重产生挫败感。

三要善于“回头看”。学习效果怎么样?有没有达到目的?是否需要调整计划?学习过程中,要有“回头看”的销号意识,对某一项学习或者一个阶段的学习及时销号总结,发现问题立说立改,遇到特殊情况及时调整计划,有了新收获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放大学习成果。通过销号总结,让学习取得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拎得起、落得实的成果。大家都知道,我们对于喜欢做的事情,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短时间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产生内驱力。目标学习法,就是通过设定目标、完成目标,从而产生成就感,激发内驱力,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

02

抄悟学习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脑子再好使,但毕竟存储有限,不如及时记下来,再慢慢回味。毛主席读书涉猎广泛,他有个特点就是勤动笔墨,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写下感悟和心得体会,每一本读过的书上都做了各种符号标记和大量读书批注。学习一定是要动墨的。我个人有一个方法,就是选取大量优秀文章,平时大家也经常帮我推荐,然后每天抽出空来抄悟,一张A4纸,半张抄写经典、要点、重点,半张写自己的感悟。这样既能在抄中快速学到间接经验,也能在悟中理出自己的思路,一些创新的思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这就是我讲的第二个方法:抄悟学习法。

一要勤于动手。被称为“元帅诗人”的叶剑英,是勤于读书、嗜读不倦的典范,他提出“一读、二记、三用”的读书“三遍法”,其中“二记”就是指读书要有摘要、眉批和标记,可以在书中任意空白处标注、批注。最淡的墨水也能胜过最强的记忆,即使是简单提要钩玄也能使读书聚精会神,认真思索,加深印象。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有助于增加深度、把握重点,从而融会贯通。所以,必须坚持每日动笔。

二是抄悟结合。“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只是简单翻阅地“浅阅读”,何谈深学细思?读十遍不如抄一遍,通过抄书,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书本知识上,既可静心,又可专注,更可思考。抄是一种手段,最终还是要做到悟,往往读书最难的也在于悟。可以以“抄”为“引”,引出自己的“悟”。刚才我谈的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在平时学习中,可以抄下你觉得有价值的文段,但不全抄,给抄写的后半篇留下“空缺”,也给自己的思想腾出“留白”,抄一半悟一半,把自己收获的、体悟的、联想的都可以补充到后半篇中,这样的好处就是形成头脑记忆,一旦需要,则成竹在胸、倚马可待。

三是随手记录。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如果读书不做笔记,由读书而启发出的许多灵感、闪光点、感悟,就如同雨珠落入大海般,无踪无影,一去不返。随手记录是一种“藏往以蓄知”的主要手段,可培养概括和叙述原文知识的能力,在边阅读边思考中,把随时产生的创造性思想记录下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达到滴水穿石的学习效果。

03

听读学习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书和文章,更适合慢品精读,就像慢火煲菜,没有一定火候,是熬不出浓郁滋味的。很多时候,提升技能或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需要系统学习,将书中的要领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动口、入耳、用脑,也就是听读学习法。

一要认真读。读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速读,二是精读。速读就是去高效翻阅一本书,使我们观其大略,不会深陷细节忽略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关键。与消遣书籍不同的是,高效阅读一本书,要掌握内容框架,归纳书中重点,把握概念与结论。精读就是要细嚼慢咽,字斟句酌地读,带着研究去读,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揣摩,掌握核心要义,通过深入理解,增长智慧,悟出新意,将其中的知识提炼后为己所用。

二要用耳听。大家在通勤时间、锻炼时间、做饭家务时间,没有办法捧起一本书仔细读,这时可以挤时间去“听”。听什么,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精读的内容录下来,另一方面可以选取需要学习的书和课件,在手机上随时拿来听。听书,提供了另一种“读书”方式,这种体验和自己读一本书实现的意义差别不大。当然,听书达到的效果与阅读相比会有差距,只可作为补充品,不能当作替代品。

三要动脑想。想也就是要开动脑筋深度思考,就像嚼东西一样,在一点点反复咀嚼中,慢慢消化。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善于把一个知识点往深里钻,层层递进,吃透吃准,看到本质,抓住要害,也要善于往面上扩,点面结合,既了解整体也把握个体,更要善于读进去、跳出来,不断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对比、有分析,多想想怎么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是否还有更优解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掌握整套知识体系,也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深度思考,是一个不惧困难、忍受清苦、耐住寂寞的过程,也是一个心无旁骛、胸无杂念,进入忘我状态、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更是一个打破思维定势,实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成长过程,能让我们在痛楚中豁然开朗、脱胎换骨,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04

存储学习法

通过学习,我们会接收到海量知识,但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学完就忘,让知识沉淀下来,变为永久的财富,是学习过程中尤其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知识管理,像图书馆管理图书一样,知识多了,就需要管理,要做好搜集、储存、整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概括来说,这就是存储学习法。存储学习法最关键的是要建好属于自己的“知识库”,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存起来,需要时随时调取。

一要做好知识搜集。读书要善于把书读薄,从一本书、一篇文章中,把精华的、重点的、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摘出来。这是一个思考感悟的过程,善于在学习中把握重点、抓住关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关键时刻能够聚焦发力。

二要做好知识储存。搜集完知识后,就要把知识存起来。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电脑都可以存储知识,而且网上还有一些专门的软件,很方便就能把知识分门别类地存放起来。相比简单地保存、收藏,做好分类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知识、利用知识。

三要做好知识输出。知识是常用常新的,我们储存、搜集后,还要让其发挥作用。一方面,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查找利用。另一方面,要带着数字化思维整理知识,并进行系统化思考,让存下的知识产生新价值。比如在学习经济话题时,可以把国家对形势的判断、经济学家的观点、济南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经过梳理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以便更好地推动实际工作。

05

框架学习法

经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好的文章一定是逻辑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其实这就是框架思维的体现。框架思维是指在做一件事时,既要从全面去把握,也要有一条主线,还要有不同要点,点线面结合,在思路上构建出一个框架。框架思维放到学习上也非常适用,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框架学习法。具体来说,就是把某一项知识,根据其内容特点和规律,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由线串起、由点及面的框架,通过建立框架把对知识的认知组织起来,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比如,我们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时,《人民日报》推出了思维导图,其中大会的主题是主线,报告的十五项具体内容是要点,每项内容又继续分解出第二层、第三层要点,这就是具体的点,最终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全面的内容。点线面结合的“框架学习法”,对我们学习大有裨益。

一要善于全面把握。工作中我们强调,要具备把握全局的能力,学习同样如此,要善于从全局出发,立足全局看局部。按照框架思维,学习一项知识时脑海中要有整体概念,搭建起知识体系的框架,为下一步找到线和点提供支撑。学完后要进行整体把握、深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比如阅读一本书,开始时我们要先看目录,通过看目录做到心中有数,大致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学完后要把知识放在脑海中,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集成,建立起知识体系。

二要找到主线串联。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找到相互联系的这条线,就能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就像大树的树干,有了树干,然后通过分枝,让每一片树叶都能吸收到营养。在整个知识框架中,也需要找到其中的主线,通过其发挥串联作用,把具体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整体。

三要做好要点梳理。在学习过程中,有的知识是逻辑性特别强的,这时其中的要点就很好梳理。但在日常学习中,很多知识是碎片化的,需要靠自己顺着主线去归纳、去梳理。比如说,我们在学习打造公众号的过程中,主线是要围绕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筑牢网络舆论阵地,但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固定方法”和“通用公式”,需要大家自己找到各个关键点,逐一击破。我们要顺着主线去研究公众号运营的内容、形式、推广等多个环节,对每个环节再进行分解。以推广来说,其中又包括多个关键点,比如如何通过做优内容提升吸引力、如何通过活动提升知识度、如何通过维护提升粘合度等。能否找到关键点去填充知识框架,考验着我们的认知力。提升认知力,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不断学习新知识,拒绝做井底之蛙;也要深度思考,客观辩证看问题,勇于打破“模板思维”,多做“选择题”,多问“为什么”,避免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困境;更要博学之,博采众长,广泛涉猎。

06

压缩学习法

华为任正非非常推崇一个概念——熵减思维,华为还出版了自己的企业学习书籍《熵减:华为活力之源》。熵是物理学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的混乱度,系统自发的过程都是从有序到无序,或者称为熵增原理。熵减是熵增的对立面,它让一切由无序变成有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的东西越多,可能就越杂,相对无效的信息和知识也不断积累,这就是熵增的过程。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需要做熵减,通过得当的方法,尽可能把无效的东西过滤掉,把有限的精力放到刀刃上,聚焦发力,拨云见日,直指真谛,让学习更加高效。

一要站上巨人的肩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会比巨人更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前人的成功经验、方式方法是被实践检验过行之有效的,这部分资源是十分珍贵的“教学案例”,通过学习可以快速吸收利用,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不是重复地走前人走过的路。这就要求善于抬头看路,知道哪些路是前人走过的,哪些路需要我们自己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要注重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入自己的思考,类比迁移,提升创新,做拓荒者、开创者,不做模仿者、搬运工。

二要绕过别人的弯路。泰戈尔曾说过:“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经验只是教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训既可以给遭遇挫折的人留下避免再次失败的路标,也可为他人留下前车之鉴。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训同样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吃他人堑,长自己智。从别人教训中“沉浸式”剖析失败原因、“代入式”对照自己检查、“延伸式”考虑化解方法,能够学习并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进而在学习中少试错、少走弯路。

三要舍弃没用的包袱。经济学中有个二八法则,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就读书而言,往往也是如此。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要斩钉截铁“丢弃”不需要的东西,集中火力,找出最核心的20%,反而可以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古人读书博观约取,不求甚解,看似漫不经心,却能取得巨大造诣,盖用此法也。

07

对标学习法

对标,就是对照标杆找差距,然后去模仿学习。对学习而言,对标学习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譬如,我们当前在打造“济南宣传”微信公众号,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稿源从哪里来、稿件质量如何提升、如何做好推广、如何实现大流量等一系列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互联网运作规律来一一求解,但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不妨直接选择一个标杆,比如在全国很有影响力,且和“济南宣传”定位类似的“浙江宣传”,就能更容易看到差距,精准寻找对策,从而拿出解决的办法来。所以,大家不妨多用对标学习法。

一要明确目标,选准对象。“对标法”的前提是找准对标目标,目标找不准,对标就容易产生偏差,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一说对标对象,大家都知道要选择行业最好的、水平最高的。但是每项工作所处的阶段不同、自身实际也不同,如果处于1.0阶段,一上来就以3.0或4.0阶段来对标,就很可能成了好高骛远,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如果脱离自身实际,一味按照最高水平去模版式推进,就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要立足行业最高水平、自身实际情况、所处发展阶段三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找准对标对象。

二要剥丝抽茧,深挖规律。对标,不能只是“外行看热闹”,更要学会“内行看门道”,既要看明白表面的“照葫芦画瓢”,更要善于“剥洋葱”,由外及内,层层递进,找到本质,抓住规律,学到真本领。

三要探索创新,多迈一步。如果说对标追赶的过程更多是借助别人的经验,那实现超越就要在别人走过的路上向前多迈一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拿创城来说,济南不断对标先进城市,学习经验做法,在2017年首次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此后连续四年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站上新起点,济南的目标是高水平创建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要想“走在前”就得有创新、有突破,所以我们提出了“典范城=文明城+软实力”的思路。对标的最终目的是超越,所以大家要在对标的过程中善于“把脑袋打开一毫米”,把步子向前多迈一步,不断创新突破。

08

团队学习法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讲”学习的内容两周以后只能留下5%;“阅读”学习可以保留10%;“声音、图片”学习可以保留20%;示范的方式能保留30%;“小组讨论”可以保留50%;通过实际演练学习可以保留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根据这一理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可见,团队学习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而且,团队学习可以共享知识,发挥个体比较优势,让学习成果最大化,对组织与个体来说是双赢的选择,也会产生双赢的结果,是我们应当大力提倡的学习方法。

一要组织好团队。集体学习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各级党组织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知识。对每个单位、部门来说,也要组织好集体学习,组建好学习的小分队,针对工作所需,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当然,每个人既有共性的学习领域,也有个性的学习内容,仅仅依靠单位内部的集体学习恐怕难以满足需求,大家可以试着参加社会上的学习,或者在互联网上选取一些优质社群,和有共同需求的群体一起学习。

二要互动式研讨。知识就像是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深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只有把大家看到的组合起来,才能拼凑出完整的样子。集体学习是开放式的学习,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互动,通过开展研讨、互相交流、答疑释义、碰撞思想,开启“头脑风暴”,在你来我往的分享、探讨、交锋中共享学习成果、激发创新灵感。

三要凝聚起共识。团队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调动所有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组织更和谐、目标更一致、能力得到提升。各单位、部门在学习中也要善于对学习进行总结,在交流讨论中得到共性的、大家都认可的结论或者方法,作为推动各自工作的重要依据。当然,形成共识不代表排斥个体的思想和成果,要在共识的基础上支持个体的创新、差异化的措施,充分激发起团队的活力。

09

实践学习法

把“学习”两个字拆开来看,“学”是去了解、去认知的过程;“习”则是把所了解的、认知的内容通过实践来深刻体会、验证对错。学习是一个学和践的过程。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要善于运用实践学习法,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学干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促用、用以促学。

一要通过实践让学过的知识“走深”。自古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提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理论脱离实际与实践脱节的一切高谈阔论都百害而无一利,历史上赵括“纸上谈兵”的事例便是最好的明证。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书本上的知识仅是停留在表面,唯有用心实践,才能检验所学所悟是否行之有效,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要通过实践让学习的知识“走快”。大家在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可能会有感受,如果一味追求快速学习,全部学完后再来实践,就很可能学用脱节,甚至把所学忘之脑后。急于求成、囫囵吞枣式的学习要不得,既没有收获,又浪费了时间。前面说过,通过实际演练学习可以保留75%的学习内容,通过“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实践学习法之所以成为最快的学习方法,其关键就在于善于学干结合,学到一个阶段就尽快去实践,等学会了、干明白了,再进入下一个步骤,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三要通过实践让学习的知识“走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的间接经验,要想通过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还缺少向前一迈的探索。正如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纲在谈到“潮新闻”客户端上线时所说,对于传统媒体转型而言,我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我知道不去做、不去改变一定是错的。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要勇敢地向前多迈一步,通过实践来发展真理。

10

复盘学习法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习要时常复盘,在温故中不断思考、研判、分析,把思想进行升华、把知识进行沉淀,如此在打磨、推敲、咀嚼中让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一要复盘学过的知识。既要系统梳理,把通过观看、收听、阅读等方式学到的知识系统化,也要把握重点,通过提炼把“知识库”的知识系列化,让学过的知识层次分明、形成专题。即要温故,让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更加扎实,更要延展知识面,善于触类旁通,学会一斑窥豹,常学常新,在思考中争取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收获。

二要复盘运用的效果。说一千道一万,抓学习没效果等于没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就要运用结果检验学习成效,从而判断学习方式是否得当、知识掌握是否扎实、运用是否正确。效果好的,要善于提炼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效果不好的,要总结教训不足,加以改正提升。

三要复盘存在的问题。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会出现学而不精、学而不全、学而不化等问题,要通过“回头看”把问题找出来,刨根问底,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当然,解决问题不能浮于表面,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内在规律;也不能“图一时之快”,而要力求标本兼治,跟踪问效,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通过复盘,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系统化思考,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根本性地分析,真正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来源 济南宣传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