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文旅周刊】古韵非遗秀活力新生

2020-10-29 09:39:5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0月23日至27日,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国际时尚创意中心举办,国内各地非遗传承人齐聚泉城,大众眼中原本“冷清”的老手艺热闹了起来。线上线下融合,突出科技感和云概念,这是几天来业内人士对本届博览会的亮点阐述。

从按省市划分展区到按门类分区,从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结合,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带给了参观者很多全新的感受。除了这些形式上的变化,记者在参观和采访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传统非遗的一大变化:融合。与旅游、扶贫、研学、直播等多业态的融合催生了“非遗+”的创新模式,依托于此,古老的非遗在当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临沂郯城木旋玩具亮相博览会现场
聂家庄泥塑

非遗+研学,活态传承的新样板

回想起来,与东营广饶齐笔传承人郭明昌的见面基本都在非遗博览会现场,或是其他与非遗相关的展会上。只是,每次相见时,总能感受到一些变化。几个月前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他首次试水直播,通过线上平台带货,开启了非遗传承的另一种模式。此次,他在博览会现场展示自己所做产品的同时也聊起了非遗与研学的相关探索。

近些年,作为非遗传承人,郭明昌不断带技艺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在这种模式的启发下,他在村里建了传习所和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能够主动“走进来”,深入了解非遗及其背后的文化。

这是时下非遗与研学相结合的一个缩影,也是当下齐鲁大地上不少传承人在探索的方向。临沂市彩印花布传承人张明建也携多种印染作品参会,近年来一直在教授大学生印染技艺的他对此深有体会。“这些年一直有大学生找我学习技艺,我都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他们,现在我的染坊已经成为了很多学校的实践基地,研学的一大目的就是让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非遗+旅游,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上个月记者在另一展会现场见到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鹏时了解到,他正在筹备建立一个泥塑博物馆,将泥塑的历史、变迁及代表作品集中展出,打造一个新的旅游打卡地,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泥塑这个非遗项目。在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现场,聂鹏的父亲、同为聂家庄泥塑传承人的聂希臣告诉记者,目前博物馆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设计装潢,预计很快就能向公众开放。

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还发布了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基于文旅融合的背景与旅游相结合,是目前非遗传承的一条新路径。在山东,近年来,一批非遗与旅游相结合的项目也应运而生。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此前介绍,“青州市在国家5A级景区青州古城旅游区建设青州非遗传习坊,创建集展示展演、交流互动、保护传承于一体的青州古城非遗文化大型聚集区,将古城打造成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文化传承、文化消费、文化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非遗文化交流平台;济南市推出了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章丘龙山平陵古城、章丘朱家峪古村落、章丘文祖镇五音戏博物馆和山歌花生油制作技艺博物馆等一批展现济南人文特色的知名文化和旅游项目,这些项目都是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优秀案例。”

以博览会举办为契机,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既是当下正在开展的工作,也将持续推进。“现在我们也在不断推动省内一些适合与旅游融合的非遗项目,积极策划一批特点突出、内容丰富,各方面保障措施比较到位的非遗旅游主题线路。非遗博览会结束后我们也会集中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山东特色的非遗旅游主题线路,让广大群众能够通过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在体验中了解山东的非遗,共同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蒋士秋在博览会上表示。

非遗+扶贫,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以生产性保护推动传承,以多样化融合谋划发展。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传承过程中让非遗与研学、直播等业态跨界联姻已经成为当下很多非遗传承人的共识。在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扶贫是另一个与非遗相结合的主题。

从整体设置上,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展是主展馆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在线上平台,也特别设立了推介专区,在非遗好物版块,从衣、食、用、饰四个方面呈现,观众在云逛展的同时可下单购买以带动消费。从线上到线下,非遗与扶贫的结合都是真真切切的。

樊继美是临沂市郯城木旋玩具的传承人,也是很多展会的熟面孔。每次参展他都会将自己的六大类作品带到现场一一展示,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作品背后都是他带动当地扶贫的一个切口。

樊继美所在的樊埝村做木旋玩具的历史已有600多年,近年来真正让它成为名片走出去的正是樊继美。1985年,由樊继美牵头,樊埝村成立了木旋制品研究开发中心,专门研发木旋制品,后经融合创新现已开发了600多个花色品种,在传统作品之外还增添了包括京剧脸谱、胡桃人、小火车、火箭、智力拼盘等在内的创新产品。除自己传承技艺外,木旋玩具制作也赋能当地乡村振兴。樊继美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我们全家人都在做木旋玩具,我们家也被挂牌‘非遗手工艺助力脱贫实训基地’,村里的贫困户只要有意向我都可以教他们手艺,在带动就业的同时增加他们的收入。”

一个个点交汇成线,一条条线聚集成网。近年来,我省整体布局,从多方面推动非遗振兴山东样板的打造。“我省实施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全省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保护工作不断迈向深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此前介绍,通过打造一批非遗传承助力扶贫载体,开发了一系列非遗衍生品,促进就业、助力精准扶贫等多方面工作促进非遗振兴落地。

以非遗为媒,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助力重庆扶贫工作,鲁渝共建非遗扶贫以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目标,主要依托非遗传统技艺项目,聚焦贫困户和残疾人就近居家就业,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作为其成果,14个扶贫就业工坊携产品也在此次博览会现场亮相。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以授人以渔的方式,非遗扶贫的成效日益凸显,辐射圈也逐渐拉大。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许倩 图/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赵天羿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