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一医院因取消了现场挂号,给对线上挂号并不熟悉的老年患者就医时带来不便,导致有老人急得大喊,“你们不能把我们拒之门外啊”。此事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网友们的热议。舆论哗然之下,医院随即启动了为老年患者提供帮助的服务站,同时采取了如为70岁以上老人开设老年科等相应举措,以方便老年患者就医。该新闻受关注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些老年人与智能时代“脱节”的现状,在扫码走天下的时代,如何不被落下成了现今“银发族”最关心的事。
望“网”兴叹
今年以来,特别是新冠疫情后数字健康码的推广,一个接一个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难题的案例见诸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进入了网络时代。买票可以网上支付,出门可以用打车软件,看病可以网上预约……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科技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对老年人却表现出了“不友好”,忽视了这部分群体的权利。
60岁的郑修华前几天出门打车,路边停着几辆出租车,但一问都是网约车在等人,还有的在他眼前停下接上手机叫单的年轻人后就迅速开走了。郑修华等了20多分钟才拦下了一辆空车,“要不是去的地方坐公交还要走很远的路我就放弃打车了。”郑修华说,上车后司机跟他说,现在都用叫车软件打车了。
出门需要移动网络,在家购物也要用网络。今年63岁的赵桂贞前两年刚用上了智能手机,平时一起跳广场舞的老姐妹常展示自己在网上买的衣服,“看她们网上买东西便宜还好看,我就想自己要是也能网购就好了。”但是一问闺女,手机网购需要下载平台还得注册账号,光各种支付方式就把她给说晕了,最后赵桂贞还是打了退堂鼓。
在老人成为网络世界的边缘群体的同时,现实社会中,老年人口却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最近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较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从今年3月的64.5%增长到67%;网络购物用户7.49亿,较今年3月增长5.5%。在众多网民中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10.3%。这意味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活跃着约9600万银发族。但这仍是一个比较小的比例。生活中,像赵桂贞这样虽然对网络充满向往但感觉力不从心的老人为数不少,他们只能望“网”兴叹,感慨自己融不进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扫码走天下的时代
老年人踉踉跄跄追着时代跑的窘境,其实早就存在了。其中最大的难处,要属网络支付。
杜则成的儿子在济阳区一所中学门口开了一家超市,他经常帮儿子看店。为了收款方便,经过设置,他的手机可以和店里同步收到收款到账播报。“平时在店里还好,一旦出了门就很尴尬了。”杜则成说,因为自己不会调手机,经常调来调去也嫌麻烦这项功能就一直开着,“有时候突然蹦出一句‘微信到账5元’吓人一大跳,这时候上高中的闺女就会打趣说店里生意不错。”
更多老年人在扫码时代遇到的普遍问题,是不敢或者不会扫码付钱。在济南一家旅行社工作的吕青,对此颇有感触。“现在微信等支付方式已经很普遍了,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人觉得把钱放在手机里不安全,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担心自己不小心点错键盘,会给多了。”前不久,她组织了一次针对老年人的短线旅游,要提前收取相关费用并进行现场说明。“因为活动很吸引人,不少老年人都积极报名,70多岁的也有不少。”头一次搞老年人为主的旅游团,吕青还是缺乏经验,“他们多数带着现金来的,有的有微信但没绑定银行卡,有的直接用的老年机,还有的在家用WiFi,出了门手机就断网了。”最终,吕青和同事临时兑换了零钱,借了一部POS机才完成了报名收费工作。
无法单独看病
儿子儿媳工作忙,家住济南槐荫区的刘秀兰和老伴儿平时就负责照看3岁的孙女。前不久,孙女突然发高烧,还一直喊耳朵疼,儿子手机打不通,可急坏了老两口。于是,两人抱着孙女去了儿童医院。“多少年不怎么进医院了,这一去一下子蒙了。”刘秀兰说,之前去医院都是有什么毛病直接去相关科室,现在必须挂号,化验单也要自己到机器上去打,“搞不明白,直接挂了急诊,最后诊断孙女得了急性中耳炎,要住院。”刘秀兰坦言,陪着住了一星期的院,还是没搞懂整个看病流程。“之后给孙女复查,让儿子提前在手机上挂号,去了就能看上,确实方便了不少。”
今年66岁的金宗鑫到医院看病特意起了个大早,由于不会使用自助服务机,从挂号看诊、化验缴费到最后下医嘱缴费取药,来来回回老人排了好几次队。“自助那边快但是我们年纪大的用不来,这个卡也不会用,还是这里排队现金付比较省力。”金宗鑫说,虽然他知道一体机挂号使用便捷,志愿者也会帮忙,但是他的老年机没有支付功能,银行卡也没绑定,所以每次来医院看病,他还是觉得排队省事。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现今医院从挂号、交费、出入院到报告单打印,都可以自助办理,如果不用智能手机,在医院里看病的时间至少要翻倍。不少像金宗鑫一样的老人因为不会预约挂号,现场也挂不到号,没有子女陪同,根本无法单独在医院看病。据了解,有类似困扰的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人群。在互联网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时,因年龄大、反应慢、知识结构落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等原因,使得老年人群体看起来与这个时代有些脱节。“现在还是感觉跟不上时代,我上次到上海去,上海浦东机场坐地铁买票全部是自动的,我们跟着年轻人学,它到晚上人口售票台关了,全部是自动售票的,一定得跟上时代脚步。”济南市民陈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跟上时代脚步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仅23%会上网。面对高速发展的“智能化”,老人们越来越手足无措、寸步难行。没有人能永远年轻,老人跟不上“潮流”在所难免,但年轻人可以伸一把手,让老年人也可以与时代接轨,享受到科技的红利。在这方面很多社区和组织已经开始尝试,通过了解老人的需求,寻求解决方法,为他们定制学习课程。
济南市历下区甸柳一居社区有一个特殊的培训班。每周一开课,20多名老人会拿着手机仔细研究。对于这个课堂上的老年学员们来说,扫健康码、微信支付等功能早已经在前几期课堂上掌握了,最近他们开始探索手机的更多“高端功能”。这一培训班开办于2010年,起初社区了解到很多老年人有学习使用电脑的需求,于是开课邀请志愿者教授课程,帮助老年人使用QQ、查询资料等。从2015年开始,智能手机逐步普及,社区老年人在手机使用上遇到难题,该课堂开始教大家使用智能手机来拍照、支付、看视频等。
宋秀珍是手机培训班的志愿者老师,今年70岁的她手机“玩得很溜”。“不少学员反映,自己想下载首歌曲都要求助于孩子,而孩子往往因为工作忙碌没有耐心教,在这里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理解程度不同,教课中很多词汇对老人来说理解起来较慢,而由老人教老人的效果会更好。“根据官方预测,在未来二十年里,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30%。在公共服务上引导并提供更多适老型服务,我们才能未雨绸缪,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