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域周刊·深度】博兴县乡村振兴"吕艺模式"

2021-01-08 08:51:1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滨州市博兴县的吕艺镇曾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扶贫重点镇,一跃成为农创小镇、活力小镇、幸福小镇,摸索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吕艺模式”。

细数起来,吕艺镇依托毗邻大企业、吕剧之乡、革命老区等天然优势,坚持规划引领、尊重民意,以镇企共建为主要实现路径,探索出“农业创优、农民创富、农村创美”的乡村振兴模式。以人为本、以业兴农、以文铸魂,成为吕艺镇推动镇企共建、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兵器”。

吕艺镇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

以人为本:“以地养老”有依有靠

三年前,吕艺镇兴和村村民张欣和与老伴搬进了老年公寓,过起了种花养草、跳舞打球的惬意生活。“没想过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日子。”老人今年78岁,精神头格外足。

不花一分钱住进两室一厅的楼房,家具家电齐全,地暖供热,不想做饭了可以去食堂用餐,闲暇时去跳广场舞、扭秧歌、打门球、打台球、练习书法,看病问诊足不出院,每个月还可领取水电补贴和100元的“夕阳红补助金”……这样的日子,不仅是老人没想到的,也是大多数人未曾预料的,可是吕艺人,就把它变成了现实。

吕艺镇发挥毗邻全省骨干大企业的区位优势,与其达成战略合作,投资12.7亿元,采取共有产权安置方式,帮助兴和村在内的11个村建成博华佳苑、益仁花园两个新型农村社区,让群众不花钱或花最少的钱搬进了楼房。同时,为解除上楼后老年群众的养老问题,投资2.06亿元分四期建设老年公寓,70岁以上老年人实现高标准集中免费供养,直接拎包入住。

74岁的张月锋老人,自打年逾古稀,便住进了老年公寓。儿子家在公寓对面的博华佳苑,串门很方便。“孩子在附近上班,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俺俩人是互不操心。”张月锋打趣道。吕艺镇将11个村的3.2万亩土地流转给京博控股集团旗下的博华农业公司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11个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安置。要素资源的有效系统整合,有力地支撑了“以地养老”,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全镇共有11个村980户、1500名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其中包括镇敬老院26名老年人,以及89户147名贫困老年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是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养老机构。

辛集村47岁的村民张士林因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生活窘迫。2017年底,镇上考虑到其特殊情况,特事特办,同意他与70岁的母亲一起住进老年公寓,分别住在同一公寓楼的六层和八层。

老年公寓还与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合作,成立博兴县首家医养康复中心,实现医养结合。吕艺镇计划再投资2.85亿元开工建设吕艺新区医养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中医保健等服务,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安居零成本、增收有门路、养老有保障……吕艺镇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系统解决群众安居、增收、养老等问题,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以业兴农:资源要素合理配置

走进博华佳苑社区,外观大气、配套齐全、设施一流,其建设标准不亚于城市居住小区。社区服务中心更是开设了“四点半学校”。高品质生活的背后,是农民鼓起来的“钱袋子”。

与大企业合作,让吕艺镇尝到了以企助建、以业兴农的“甜头”,拉开了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的序幕。吕艺镇将17个村的近4万亩土地,分期分批流转给博华农业、深圳百果园、大连大米等农业龙头企业,投资10亿余元,规划建设农林种养示范区、农林科普观光区和农副产品、投入品加工区。

江北最大的苗木交易中心,集种植、贮藏、销售于一体的西洋梨特色园区,亩产年效益30余万元的俄罗斯大樱桃产业发展示范园,建有34个智能温控大棚的食用菌基地,新上食用菌菌包制备、酵素生产线等深加工项目……多点开花的产业生态,在吕艺镇建立起来。

“我们形成了春赏梨、夏赏荷、秋赏菊、冬赏樱四季有花的生态旅游田园风光,初步构建起生态园林、健康食材、智慧农业、生态观光四大产业体系。”吕艺镇党委书记祁巍称,每亩土地收益实现三倍增长。做活“资金”和“产业”文章,撑起了吕艺镇产业振兴的骨架。但要实现良性长效发展,势必要丰盈其血肉。

“棚外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张桂华正和姐妹们有说有笑地栽种蝴蝶兰小苗。她住进了博华佳苑社区后,没有闲着,凭着好手艺到生态农业园里培育起蝴蝶兰、铁皮石斛等高档花卉品种,成了一名“职业农民”。“每个月两千多元收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活也不累。”张桂华看上去很年轻,一点不像60多岁的人。她身边,还有很多人也在农业公司工作。

围绕让群众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收入稳定,既住得上楼,又住得起楼,吕艺镇坚持多种方式增加群众收入。一方面,组织引导1200余名中年以上劳动力到农业产业园打工,积极协调企业到群众家门口开展招聘活动,先后安置中青年劳动力3000余名,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建成农民创业园,举办电子商务、妇女家政等培训班,大力发展草柳编、西洋梨种植等项目,使2400余名劳动力实现再就业。通过广开增收渠道,群众享受土地流转、工资性收益等,每人每年实现稳定增收2—3万元左右,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推进总投资4.6亿元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发挥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科研基地作用,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力争实现‘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零突破。”祁巍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将培育更多“农创客”“田秀才”,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通达度;加快推进产教融合,规划形成“大学城”;引入大型商业体,完善服务配套……当下,吕艺镇围绕产业兴旺勾勒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文铸魂: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顾名思义,吕艺镇,是吕剧的发源地、是“吕剧之乡”,同时,它还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何挖掘放大吕艺镇丰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成为一道必答题。

吕艺镇高渡村是博兴县远近闻名的“红色革命堡垒村”,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吕艺镇充分挖掘其蕴涵的丰富的党史文化资源,高标准建造了高家渡革命历史纪念馆,现已接待各级党员干部10万余人次,成为滨州市红色教育新标杆。

高渡村还是首批美丽宜居试点村。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吕艺镇将高渡村定位为“农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基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渤海老区红色旅游第一村”来打造,擦亮“革命老区、红色高渡”新名片。

在高渡村建成启用的高家渡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学院,可满足100余人教育培训,是滨州市首个“党性教育+党员干部培训+学历教育”平台,现已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青年干部等各类学员1200余名。如今,吕艺镇投资6000余万元实施二期扩建工程,打造集“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学历教育+农业科普”于一体的教学产业链,努力将资源优势提升为产业优势。明年,博兴县将在高渡村实施总投资3000万元的齐鲁农史馆项目,积极挖掘博兴特有的农耕文化。

红色高家渡只是吕艺镇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与其邻近的刘官村,是吕剧发祥地,将被打造成“全国吕剧文化特色村”。点面结合,吕艺镇大力弘扬吕剧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凝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建设吕剧博物馆,搭建吕剧大舞台。实施吕剧文化传承工程,发展“庄户剧团”18支,着力唱响“戏曲圣地、魅力吕艺”品牌。吕艺镇还率先在全县实现“吕剧进校园”全覆盖,地方传统剧种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吴绍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