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傍晚,11岁的李言(化名)被家人紧急送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孩子意识处于昏迷状态,皮肤弹性很差,深大呼吸,嘴里有烂苹果味儿,来前有呕吐、尿很少。综合考虑为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医院专家团队当晚便展开了急救措施,经后续治疗,1月18日,李言顺利好转出院。
赵红洋与团队查房
男孩瘦高个儿怎么会是糖尿病?
11岁男孩空腹血糖超过30mmol/L?糖尿病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酮症酸中毒?呼吸困难?昏迷?当这一连串的医学名词,瞬间集中在一个11岁男孩的身上时,意味着什么?
自1月3日早饭后开始,家人便发现李言脸色蜡黄、胸闷、没精神。赶紧测体温,还不到36℃,稍稍放心。坚持到吃过午饭,仍然没精打采,犯困,呼吸不顺畅。自下午3点开始,胸闷加重。
“这个孩子来到医院的时候,意识就处于昏迷状态了。皮肤弹性很差,深大呼吸,嘴里有烂苹果味儿,来前有呕吐、尿少等症状,我们第一考虑就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赵红洋解释说:“深大呼吸,是指频率慢、幅度深、费力而节律相对规整的呼吸,常有鼾声及呼出的气体有特殊气味等特点,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脑出血等疾病。
常人的观念中,患上糖尿病的儿童,应该都是胖子。对于赵红洋的初步诊断,患儿的家人都极不理解:“他从小就不胖,怎么一下子就是糖尿病?”然而,血糖水平超过30mmol/l,面对紧急血糖检测的结果,又只能面对现实。
对于患儿家人的各种疑问,赵红洋主任解释说:“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多发于青少年,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跟饮食结构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它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感染等因素诱发的β细胞功能受损的自身免疫病。”
患儿家人这才想起,一个来月前就发现李言有时精神状态不好,吃的多喝的多。因为孩子从小一直是这样瘦高个儿的体形,所以就没往糖尿病那方面考虑。
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紧急抢救解除危机
1月3日晚上,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急救措施已经综合有序地展开起来。“近年来,中心医院儿科诊疗的各型糖尿病患儿渐增。该患者的突出临床征象,以及血糖、PH值、酮体、尿糖等结果,提示患儿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再结合患儿年龄,及发病前多食,夜尿增多,体型消瘦等特点,符合1型糖尿病的诊断。”
赵红洋解释道:快速扩容补液,胰岛素降糖,抗感染,补钾,适度纠酸,这五位一体的次序急救措施,是依据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治疗规范制定,并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的。
从1月4日凌晨开始,李言意识逐渐恢复,深大呼吸显著改善,尿量近千毫升,各项化验指标趋于平趋。早上8点,葡萄糖测定5.5mmol/L,算是初步扭转了局面。“接下来的治疗仍然极其关键。”赵红洋强调。
“既然是糖尿病,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胰岛素泵?”李言入院4天后对于医生“建议应用胰岛素泵维持血糖稳定”,家人予以拒绝。
“对于李言住院期间的治疗家长存在误区,认为通过饮食控制,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据团队成员周晓博士介绍,1型糖尿病,特别是当病情发展到酮症酸中毒昏迷的程度,在通过一系列急救措施,解除了致命危机以后,还必须让患者胰岛素恢复到一定水平,而胰岛素自身分泌能力受到破坏,必须依赖外源性供给,并且要结合饮食调控的程度与结果,进行有规律的增减调整胰岛素用量。在未采取干细胞移植等增加胰岛素分泌量的尖端技术治疗前,尽量维持血糖稳态,仍然离不开注射胰岛素的干预。
据了解,通过中心医院儿科医生与患者家长的反复沟通,李言的后续治疗方案获得认可,并顺利执行,1月18日,李言各项指标平稳下降,顺利好转出院。
糖尿病患儿持续的健康管理很重要
11岁的孩子,1型糖尿病,一发病就是酮症酸中毒昏迷的程度,到底怎么回事?周晓解释说,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量绝对不足,而家长容易忽视患儿的糖尿病早期表现。加之感染等因素推波助澜,从而诱发酮症酸中毒。
对于儿童,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及时、规范而持续的综合治疗与管理,绝对不可人为地延误送诊最佳时机。
“糖尿病患儿在医院经过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之后出院回家,并非大功告成,更不是万事大吉。”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徐芬芬提醒,作为糖尿病患儿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出院后维持治疗、饮食管理、临床随访与健康宣教的重要性,一定要让医护人员知道患儿在家中动态血糖与饮食管理的状况和规律。
因此,徐芬芬建议对患儿的管理,还是尽量固定一到两个人。患儿在家的饮食、作息、指标监测,需要一个体系化的过程,固定家长来完成这些事情的好处,就是偏差较小,有助于患儿康复。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孙淼通讯员 关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