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济南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推进暨第一次现场交流会举行。这是继3月19日召开的全市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会后,又一场高规格的会议。此前,济南市印发了《济南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本次会议上,又发布了济南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并对首批15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授牌。这一番密集的操作,足以看出济南对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对学校来说,他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各类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及活动,校内小农场逐渐多起来,孩子们的劳动场面也让校园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泉泽小学的学生们在学校里的菜园子播种、除草、浇水……感受劳动带来的全新体验。
活动+课程,让劳动真实发生
4月29日上午,在济南市市中区泉泽小学的校园农场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给菜地锄草、浇水、施肥,精心呵护着自己亲手种下的“宝贝”。“去年我们种的胡萝卜没及时浇水,收成不好,今年我们改种油菜了,一定要大丰收。”一学生边翻土边对记者说。这样的场景在泉泽小学每天都会真实发生,劳动课已写入课表,每周一节,每个班都会安排专人轮流到农场里劳动。“去年我们收获了油菜、玉米、杏等,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一些,大家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泉泽小学校区负责人杨洋说。此外,学校作为此次劳动教育专题推进现场交流会的承办方,也积极与课程、活动发生联系。“以往会务工作都是老师完成,这次我们也让学生参与,从桌签书写到会场布置,都有孩子们的劳动付出。”
同样,在钢城区金水河学校,校园里辟出了“一亩三分地”作为“开心农场”,并将其划分为师生耕种区、心有所“薯”区和金豆子“自留地”三个功能区,让学生在体验种植乐趣的同时,收获了科学知识,增长了劳动技能,学会了分享与珍惜。
其实,劳动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孩子进行单纯的体力劳动,更多的是通过活动延伸开发出相关课程,让劳动真实的发生,培养学生现代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在济南市最早提出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市中区,劳动教育一直以项目组的引领在推动。27中以“栋梁100计划”为载体,研发了“劳之能”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群,把劳动素养、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学生从中感受到的育人文化也和学校的整体文化特色相契合。
而在纬三路小学,学校利用地域特色,为学生量身打造了“商埠情怀”劳动教育职业体验课程。“目前我们学校开发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已经有15处之多,能提供29种职业体验项目。这一个个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带给孩子们的,是踏实精湛的劳动技术,是求真务实的劳动态度,更是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可见,劳动教育不再只是“一阵风”,而是研发成了课程和特色活动,成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在济南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推进暨第一次现场交流会表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如何赋予劳动以教育意义,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则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劳动教育不等同于劳动技能教学。济南市劳动教育工作从小学、初中、高中全链条设计劳动教育内容,且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上都坚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将劳动教育融合于学校综合教学中,注重打造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是很值得肯定和推广的。”戴龙成说。
“要我劳动”变为“我要劳动”
从传统意义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到新时代五育融合,唱响劳动教育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自从泉泽小学开辟了校内农场,孩子们的劳动积极性十分高涨。尽管各班都指派了值日生轮流照看农作物,但不值日的孩子们依旧放心不下,总会利用大课间和午休时间跑去小农场看看。在教室里,班级大扫除、午间分餐等工作,孩子们也都抢着干,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劳动”变为“我要劳动”。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能说会练才是真把式。”劳动教育不同于普通劳动的最关键地方,在于其教育性。在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单荣慧看来,学校开创了“363体验式劳动教育”,孩子们对于劳动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行,有互帮互助的美好行为,他们懂分享、善合作,从“要我劳动”转为“我要劳动”,这才是劳动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另外,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促使学生劳动意识的转变。记者了解到,山大辅仁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他们以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为依据,以过程性评价激发劳动开展的持久动力,以终结性评价检测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从劳动教育的过程到劳动教育的成果,从同学到家长和老师,都会作出综合性评价。
家校社携手,共品劳动硕果
教育的起点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在劳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济南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济南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试行)》中,也都对如何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设定了“门槛”。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高洪波告诉记者,《清单》的设计包括学段、主题、教育目标、劳动内容、考核标准、评价结果和技能比拼“七个维度”,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阶梯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特性”,每个年级都包含生活技能、生存能力、文化素养、家风传承、创新能力“五大主题”。
“我们设计了厨房里的劳动,收拾餐具、和父母准备食材学做1个菜等,都是需要在家庭中完成的。同时,《清单》内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增加了环保主题,比如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处理、减少家庭塑料制品等;还增加劳动审美要求,比如物品摆放有序、色彩搭配合理等。”高洪波说。另外,家风传承这一主题从劳动内容上可以看出“和谐家庭”“其乐融融”的影子,会起到方向引领作用,也借此促进家风建设,改善孩子的家庭氛围。
教育行政部门有了“顶层设计”,各学校在具体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有了明确方向。在市中区育秀小学,家校牵手制定“劳动合约”,明确双方在学生劳动教育中各自应履行的义务,落实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行知小学开展了家务劳动“晒一晒”和“劳动达人秀”活动,学生自主申报项目,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训练,最后进行班级和校级比拼。“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家长撰写的一篇篇家教感言中,感受到了家长对劳动教育由忽视走向重视由被动参与走向主动体验。”行知小学校长王艳凤说。
除了家校牵手,劳动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广泛支持。在济南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推进暨第一次现场交流会上,首批15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正式授牌,共同织出了家校社一体化开展劳动教育的大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