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领读周刊】追随经典,遂成经典一部分

2021-05-08 10:33:2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茶经》,唐代茶学家陆羽所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知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自媒体“茶业复兴”出品人,云茶代言人,著述颇丰,其参与撰写的文章入选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今年,继畅销书《茶叶战争》之后,周重林又一全新力作《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茶之基本》)上市 ,该书以《茶经》为原点,重述中国茶之基本。新书上市之际,周重林接受记者采访。

了解中国茶文化,需要读《茶经》

记者:您写作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周重林:最近几年,茶文化非常热。饮茶群体越来越多,专门研究茶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

《茶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回避不了,所以,我想能否为陆羽做一些当下解释。毕竟已过去千年,茶的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之前写过以文明史为视觉的《茶叶战争》,写过以名士为主的《民国茶范》,也写过像《易武与古六大山》这样的地方性知识,再释《茶经》这样的经典还是第一次,也比较忐忑,但写着写着,那种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就出来了。当然,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像我一样,会觉得自己的解读更接近陆羽。

记者:《茶之基本》和您以往所著茶文化相关著作的不同有哪些?

周重林:不通文史,就不知所谓。一方面也要进行茶业实践,不然就不知所用。现在是一个信息易得的时代,见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对训诂有偏好,10年前出过《郎骑竹马来》,到了《茶之基本》,我在注释《茶经》之外,也重新审查了陆羽的地位。我想,追随经典,继而成为经典的一部分。

记者:成书过程中,您有遇到哪些困难吗?您是如何克服的?

周重林:训诂书的难点是恰当的解释,尤其是像《茶经》这类指导性很强的著作,我们要知道训诂的意义是什么,知道书里提到的器具是怎么用的。我在云南的一个好处是,书中描述唐代的那些工具现在还在,比如杵臼在云南还可见。

此外,还有一些表述方面的问题,比如陆羽形容某个茶味是隽永的,这个形容就非常具有文学色彩。而我们现在描述茶的口感滋味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你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找到它的当代表达,这是我们现在最想做,而且过去没有做好的。所以我认为我在这方面取得了一点小进步吧。

现在容易忽视简单的东西

记者:在您看来,茶文化的本质是什么?过去十几年中,茶文化在全球的普及程度是否有明显变化?

周重林:我认为过去中国在传播茶文化的时候落败了,至少对我来说,有一种挫败感。近代以来领衔传播茶文化的,主要是日本人。全世界出版茶文化书刊版本最多的、传播茶文化最勤的人,名叫冈仓天心。他的著作几乎遍布全球,拥有所有语种的译本。我们觉得陆羽是“茶圣”,很厉害,可在国外很难见到他的书。民国时期有许多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一些去了日本,一些去了欧美。他们虽然学识高,但是没有完成一个重要任务,没有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他们只是完成了把西方文化搬回来的任务。然而,同一时期的冈仓天心却把东方文化传播出去了。比如,传播了茶。

记者:那么,中国的茶文化有哪些不同?

周重林:从南北朝到唐代,再到宋代,有很多饮料存在过,不只是茶。比如李清照经常喝的熟水,还有豆蔻饮、五色饮、五香饮等饮料,这些都对茶的影响很大。我们现在所说的色香味,并不是茶所独有,而是借鉴了其他饮料的特点才形成茶的评价体系。此外,茶还有许多承自酒的特点。所以说,茶和儒释道当然有关系,但这些关系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研究才能看到。如果我们企图用这种大而泛之的词去影响大众,大众可能理解不来。因此谈到这个的时候,我希望降维,不要一开始就定那么高的起点,而是让我们的知识往下走,以便让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

喝茶的好处,在于促进人们日常交流,因为我们是需要会面的。宋人就发现了见面的重要性。过去做学问,读书人多是皓首穷经,但到了宋代,他们发现仅研究书本的东西已经不够了,于是人们有了面聊探讨的需要。那时候书院兴起,语录体流行,这是宋人把学问日常化了。以陆九渊、朱熹为代表的士人,他们推崇格物致知的思想,所以经过宋代,茶也开始变得生活化。宋代人鼓励见面,这和喝茶非常相似,都是讲究对日常活动的感受。我们现在容易忽视简单的东西,但高深的东西,往往是通过日常做简易工夫体现的,这点很重要。

短视频时代是传播茶最好的时代

记者:您能否从哲学的角度谈一谈陆羽创作的《茶经》?

周重林:茶道就是茶的艺术之道,茶人通过对茶的研习、理解以及感悟,最终成为茶道艺术家,让茶有秩序,其成就之路与任何一种艺术家之路并无不同。也就是说,茶人只有自己先成为艺术家,茶道才能成为艺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感慨: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在当下日常饮茶行为里,茶道着眼于表演的艺术,茶汤是亲近人的一种手段。但在陆羽时代,他的茶道与颜真卿的书法是并驾齐驱的艺术,陆羽当然是与颜真卿一样了不起的艺术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道成为艺术的时间表,比画还要早百余年。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815~907年)在《历代名画记》里指明了画是一种有助教化的艺术形式,而此时茶道已经在唐代盛行百年。之后的宋代,更是把茶道推到极致。当宋徽宗在写字的时候,他一定是把毛笔当作了茶筅;而当他斗茶的时候,也一定是把茶筅当作毛笔。墨下江山,水上丹青。我们不仅要学怎么欣赏赵氏的瘦金体,还要学习欣赏他的茶道艺术。

记者:学习茶道有什么用?

周重林:远在一千多年前,张彦远就面对过这样的处境,家人抱怨他为了收藏书画,弄得破衣粗食:“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张彦远回答说:“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

当代美术史家范景中回味张彦远的这16个字,揣摩出非常重要的发现:这似乎是整个文明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达了一种超物质目的的观念,暗示出一种伦理的哲学,即艺术是一切人类成就的典范,可以修正道德价值的尺度。简言之,艺术由于可以净化身心,因此能够成为对抗野蛮、对抗低俗的解毒剂。

所以,茶道艺术,也是可以净化身心,成为对抗庸俗、野蛮的解毒剂。

记者:互联网背景下,您觉得茶文化的传播途径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创新和突破?

周重林: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应该是短视频时代,我觉得短视频时代可以把茶的优雅之处很好地传达出来,特别是穿上漂亮的茶服,坐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空间,用很好的瓷器,把茶的美通过视频表达出来。很多人喜欢茶艺,也是因为这种表演性。

现在生产茶的地方是灵山秀水,非常漂亮,喝茶的地方又很好,这就回到了宋代的意境里。宋人认为喝茶有“三不”,天气不好不喝茶,来的人不对不喝茶,水不干净也不喝茶。对应“三不”,就是要讲究好的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优雅表达的时代,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时代,是传播茶最好的一个时代。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