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12时许,甘肃白银市景泰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搜救行动结束,最终确认遇难参赛者21人。
这场超10%参赛人员遇难的“夺命”越野赛的悲剧已经发生多日,大家内心的悲痛,丝毫没有减少,也让失温成为关键词,随即引发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失温?失温为什么能要命?在运动中又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解惑
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于5月22日9时开始。据了解,当天13时左右,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致21人死亡,多人受伤,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即为“失温”。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宫宁基告诉记者,这里所说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脏器。
“有人认为失温就是冷,就是因为温度低导致的。温度低的确是导致失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宫宁基解释说,人体有比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可在不同温度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为37℃。而作为一个热源体,人体随时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环境温度过低和穿着太少,尤其是全身潮湿时,将使人体通过体表传导流失的热量增加;因为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特别是运动进行到后程,身体没有足够能量供以产热维持体温。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此过程中遇风,通过对流方式将加速把热量由体表移走,这种‘风冷效应’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更低。”宫宁基表示,因此,温度、湿度、风力是户外运动时发生失温常见的三个因素。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
可怕
失温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严重的,当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如果忽略掉失温过程中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误认为只是“有点疲惫”,觉得再坚持一下就没事了,就有可能最终造成悲剧。宫宁基强调,失温很有迷惑性,易被忽视。及时发现和识别失温,快速采取措施非常重要。
据宫宁基介绍,失温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失温身体会感到冷,寒颤但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中度失温身体有强烈寒意、疲倦乏力、反应力下降,或有走路磕磕绊绊、说话含糊不清等;重度失温时意识逐渐消失,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可出现反常脱衣现象;当处于死亡边缘时,就会出现半昏迷或昏迷,心脏等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失温会对人体多处器官、组织造成损害,除了呼吸循环系统、血液系统,还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等。对于失温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在寒冷的户外,发现有人神情淡漠、剧烈颤抖、动作无法协调甚至意识模糊,很可能他正面临失温的威胁。”宫宁基强调,失温施救应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中;及时脱换潮湿的衣物;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失温者胸部、颈部、腹股沟等核心部位复温;服用热饮帮助提高体温,但不可服用含酒精的饮品,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尽快转送到医院,由专业医务人员根据失温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预判
近年来,热衷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参加户外越野运动的人群应该对失温保有警惕,在追求超越极限的同时更应保证安全。“失温是严重的急性伤害事件,希望大家重视野外失温现象,及时做好预防和预判,避免悲剧重演!”宫宁基建议广大公众,进行户外运动时,熟悉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做合适的衣物准备,保暖、防风雨等衣物都是需要的,头部颈部等更容易散失热量的保暖尤其要注意;各种安全装备不要忽视,这并不是额外的负重;熟悉环境,了解补给点的设置和呼叫救援方式;进食并携带足够的高热量食物;遭遇降温、风雨等天气变化时要量力而行,评估身体状态,不要硬撑,及时撤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