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域周刊】威海市努力打造精致城市典范

2021-07-16 12:17: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1年,是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立足“十四五”,威海市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精致理念渗透贯穿新型城镇化建设始终,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的精致新型城镇化路径。

如今,威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8.72%,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综合考核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称号。

高速发展下的威海

瞄准全域一体打造精致城市典范

新型城镇化要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于威海而言,就是要打造全域精致城市。

三年来,威海以全域一体为方向,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绘就一幅全域精致的美丽新画卷。

精致城市建设由表及里、不断深入。2020年,威海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三个阶段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行动推进会议,两项效果明显:不仅直面城市建设中“看得见”的“不精致”,还深入“肌理”查找“看不见”的“不精致”,精致城市建设开始由“面子”向“里子”纵深推开;查找问题不仅限于主城区,还将范围扩大到城乡交界,精致城市开始由中心、次中心城市向全域精致推进。

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提升。2018年以来,威海市结合各乡镇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大力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下沉、设施服务向乡村覆盖、特色产业在乡村突破,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正在蓬勃生长。

随着精致城市建设的深入,威海市城市功能设施日益完善,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市域一体、城乡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走向内涵。

锚定新目标,威海市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乡村建设两大行动,在打造全域精致城市上持续用力。

聚焦城市更新,三年来,威海市21条“瓶颈路”被打通,170个老旧小区得到改造,规划建设或改造了近200处公园广场,城市更宜居、更便捷、更舒适,百姓在家门口的幸福再“升级”。

乡村建设方面,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覆盖。2254个村庄完成“户户通”硬化,威海全市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接城。

因地制宜一批特色小城镇迅速崛起

各个镇的特色不同,新型城镇化的路子也不同。威海作为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城市,三年来因地制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进行了不断探索。

三岐山脚下,位于文登区的威海设计谷内,二期土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里将建起56个工作室,吸引全国顶尖建筑设计师在此实现设计理想,用创造力打造精致农村。

文登区大水泊镇以“耕读小镇”为特色定位,实施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工程、“新村民”入住计划,通过“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村庄”的模式,将文化元素、艺术内涵注入村庄,先后引进16名文艺领域的专家教授,流转农村废弃房屋400多栋,初步打造了“设计村”“漫画村”“康养村”等20个特色文化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变了村庄面貌。

六月的里口山瓜果飘香,樱桃、桑葚、蟠桃,还有成片的林海和清澈的河水……绿树掩映下的青山美景,引来众多游客。

近年来,环翠区立足里口山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规划理念,按照区域一体化思路,将张村镇和羊亭镇11个村全部纳入片区建设范围,以“近郊慢生活首选地”为主题,全力打造城郊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乳山口镇紧紧抓住不老莓产业发展这一关键点和突破口,按照“培育一个产品、打造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小镇”的思路,进一步延长不老莓种植广度,推进中、东、西不老莓基地连片成方,实现不老莓种植的体量倍增、规模提升。同时,发挥不老莓基地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蓝山蓝莓、仁和果业、润祥中草药产业基地连点成线,实现企业抱团、一体发展。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威海市新型城镇化推进中,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正在迅速崛起:“高科技产业城”张村镇、“中国海带第一镇”俚岛镇、“中国西洋参之都”张家产镇、“中国优质苹果基地”葛家镇、“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初村镇等小城镇,正在成为撬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杠杆。

以“人”为核心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精致城市建设,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和更高的生活舒适度。为此,威海市持续加大公共设施、就业教育等投入,让百姓共享高品质精致生活。经过半年时间的摸底、筹备,威海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针对经开区的一份下基层培训计划表终于“出炉”:在西苑街道曲阜万鑫社区进行保健按摩培训,在崮山镇开展面点、育婴培训,泊于镇则进行电商培训……

威海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6月至9月将组织30多场培训活动,让大家通过技能培训,都可以“凭本事吃饭”。

围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威海市在精致城市建设中,每年都会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谋划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一系列部署、措施中,始终挺立着一个大写的“人”字。

立民生之“本”,做强产业促进就业,深入开展“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培训直通车”活动,三年来累计举办577批次、覆盖3.46万人次。开展“送岗下乡”活动6039次,发布岗位信息21.2万个;救人民群众之“急”,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与城镇人口缴费同标准,待遇同水平;提公共服务之“标”,乡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助力培训工程有序实施,不断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在全省首个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