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文旅周刊】古韵非遗合奏黄河新乐章

2021-11-04 07:58:2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河流积淀文明,孕育文脉。大河奔流归齐鲁的黄河经中上游的奔腾在下游山东积淀了文化气度,也让各具特色的非遗技艺在各地流传。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黄河入海非遗之旅位列其中。从黄河入鲁第一市的菏泽,到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黄河孕育了多元的非遗文化,而在创新与传承交织的当下,古韵非遗合奏出了文旅融合的黄河乐章。

韩国瑞在传授粮画制作技艺(受访者供图)

“非遗盒子”实现技艺创新传承  

从菏泽市东明县入鲁的黄河在山东流经628公里,沿黄区域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602项。在黄河入鲁的东明,粮画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从古至今,表现丰收景象的粮画一直深受民间百姓喜爱。对于传承人韩国瑞而言,粮画是其儿时最深刻的记忆。“粮画是菏泽当地十里八乡比较有名的工艺。我小时候在外婆家见过,每到逢年过节经常有人去做一些粮画图案,应一下景。”

大学毕业后,韩国瑞到了广东省一所小学任教,负责德育及特色课开发工作。2006年,学校要开设特色校本课程的契机让他与粮画再度结缘,在学校里开设了粮画课程。几年后,因家庭变故,韩国瑞毅然辞职回到家乡,与朋友的一次聚会让他坚定地重新拾起粮画,并走向了创新发展的道路。“不仅是保留传统的粮画,更是要发展粮画”,这是韩国瑞对自己的要求和定位。

回乡后,韩国瑞创新了创作方式并对画作种类进行延伸,增强画作表现力,革新防腐技术,让粮画艺术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实现粮画工艺的传承,韩国瑞在当地成立了粮画传习班,对当地赋闲在家的妇女进行粮画制作技能培训,传习班还特别面向残疾人开设,促进其就业。

在非遗带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韩国瑞不忘将目光聚焦到粮画内容本身进行创新。在非遗进校园的过程中,为更贴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韩国瑞编写了粮画制作的手工教材并创新设计了“非遗盒子”。“‘非遗盒子’是针对学生群体制作的手工体验项目,在内容设计上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开发出几百套寓教于乐的儿童粮画手工教材,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传承非遗文化。”韩国瑞说。

在非遗技艺传承之外,韩国瑞也通过研学的方式与景区合作,将非遗产品与旅游融合起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老街长巷串起黄河非遗情  

黄河自东明入鲁后,先后流经九市,最终在东营入海。东营市的利津县便是黄河非遗的荟萃之地,而今,当地的盐窝镇南岭村依托多元的非遗项目打造的老街长巷成为了非遗活化再现的网红打卡地。

南岭村坐落在黄河岸边,是曾经山东八大盐场之首的永阜盐场所在地,繁华的过往在当地流传下了民间剪纸、老扬琴样板戏、黄河号子等一批非遗项目。而由于黄河水患频发,许多村庄反复变迁,唯有南岭子至北岭子这片高地一直未曾中断,形成了蜿蜒十里的“长巷”。

2020年,利津县本着“保护、挖掘、传承”的工作思路,对南岭村至北岭村“十里长巷”进行改造,以政府引导、吸引社会投资、村集体以房屋入股的运作模式,将老手工、老技艺、老作坊等非遗文化沿街落户,发扬传承传统技艺,打造老街文化品牌。

婉转悠扬的戏曲声传来,循声而去,便踏入了位于东营市利津县南岭村的老街长巷。据了解,“老街长巷”是利津县重点打造的集非遗文化馆、民俗文化展示体验馆、老戏台、传统手工坊、南岭豆腐、北岭丸子、民间小吃、游客休闲广场等具有特色风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长廊,以推动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业态。

负责老街长巷项目运营与托管的山东云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任传青介绍,老街长巷以南岭村的主街为载体,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挖掘以非遗的形式集中展示,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老街和非遗文化的韵味。“景区主打文化品牌,一部分是非遗文化,另一部分是针对孩子们打造的体验性基地,让其能在这里体验黄河口非遗文化。这个十一假期,老街长巷还安排了许多文化类和体验类的活动,老戏台的演出涵盖了戏曲和歌舞等多种形式,七天排满了各种演出。”

感知非遗文化,品味经典美食。美食既是一方水土的馈赠,也是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任传青介绍,近段时间当地本土特色的美食和小吃也已经陆续上市,老街长巷也于推出了八大碗、黄河口滩区的苹果、无花果等本土美食。

品味市井生活,感受文化底蕴。老街长巷赋予了游客解锁非遗文化的多重可能性。到非遗馆感受老盐窝文化;在大茶馆喝茶听老扬琴;与舞龙舞狮队、黄河文化墙合影;牵手漫步“喜良缘”大院;体验传统手工作坊,聆听黄河号子;打卡北岭丸子、南岭豆腐门市部……装着市井气,充满烟火气。荟萃黄河非遗文化的老街长巷韵味尽显,活力初现。

讲好黄河非遗的山东故事 

在高质量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探索中,非遗是山东落笔书写的重要篇章。在其推动与落实方面,我省亦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关于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山东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意见》同时明确,支持黄河流域各市开展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创建有影响力的非遗活动品牌。而从各市黄河非遗保护工作来看,亦不乏应时之举。近日,聚焦非遗保护传承助力黄河高质量发展,济南市支持建设黄河乡村记忆馆等13个黄河非遗展馆,着力打造“一展馆一特色”的黄河非遗展示体系,以提升黄河非遗的可见度。除在沿黄河镇村选址建设黄河非遗展馆外,济南市还积极引导与黄河有关的非遗项目建设主题展馆,龙山黑陶、宏济堂、百脉泉、福胶、鼓子秧歌、商河火烧等一批非遗项目建立非遗博物馆,极大丰富了黄河非遗展示内容,增强了黄河非遗可体验度。

潍坊青州打造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平台”,非遗元素全面融入云门山、九龙峪、范公亭、井塘古村等旅游项目。此外,建设集展示展演、交流互动、保护传承于一体的青州古城非遗文化聚集区,将古城景区打造成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文化传承、文化消费、文化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非遗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常年开展非遗项目集中展演,丰富了古城游内涵。

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将以推进文旅融合为抓手,深度挖掘利用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嫁接”,构建文旅融合产品体系。重点推进非遗转化利用,实施“山东手造”计划,提升文创产品开发水平,构建山东特色旅游商品体系。

依托深厚的文脉与文旅融合的背景,黄河非遗承传统文脉,启融合新生,古韵非遗合奏出了一首黄河乐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