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职校没前途?不好找工作?当下,这样的思维定式以后要改一改了。前不久“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每个同学手上都有2到4个offer”的新闻引发热议!意不意外?其实很容易理解,大量适应科技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才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技能人才培养越来越被重视的背景之下,出现新闻中那样的情况并不令人惊讶。
人才缺口大
近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这是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导致的必然结果。在当今这个时代,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涌现出对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不过现实的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是需求增多,而另一方面却要面对人才短缺。从2021年第二季度的行业需求来看,用人需求在制造业相关岗位占38.4%,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与疫情防控稳定后制造业等生产性行业用工需求持续回升有关,但也反映出职业人才尤其是一二产业相关岗位的供需错配。
国内高技术型劳动人才仍存在很大缺口,人社部此前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占比最高,新进排行24个职业中,有17个与制造业相关。具体而言,100个“最缺工”的职业中,40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34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18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6个属于“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个属于“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个属于“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最新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消除“学历偏见”
想要人才源源不断,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尤为关键,对此,国家也已经出手了。12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按学科门类授予学士学位,学士学位证书格式一致,但在学士学位授权、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和素养,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授予学士学位质量。
《意见》指出,在执行方面,普通本科和职业本科都按照《学位条例》《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学士学位授权和授予管理办法》进行学士学位授权、授予、管理和质量监督;在证书效用方面,两者价值等同,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样的效力。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在证书效用方面具有等同价值,有专家就指出,这是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对技术技能人才地位的认可。
回顾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于学位的呼声由来已久。早在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要 “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只不过,要真正做到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位证书完全等同,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用人单位固有的“学历偏见”,需要用时间来消除。
有分析指出,《意见》出台后,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位授予的条件是否能够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跟普通的本科学位有所区分。第一批职业本科的毕业生若能够获得社会认可,消除用人单位“偏见”的过程将会大大缩短。
在消除用人单位固有“偏见”的同时,“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的平等”也能够吸引更多生源。对于学生而言,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专业,会让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也会更足。为了培养出足够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国家也在引导传统人才观发生转变。日前,人社部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关政策,提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不得将毕业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有专家分析认为,这是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程度的表现,是入口的打开,通过“职教高考”和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让职业教育人才有完整的上升渠道。据了解,“十四五”末,职业本科的招生计划要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10%,而上述的“资历框架制度”则是出口的公平性体现。
打通培养途径
有专家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形成了以出口导向和代工模式为主的“野蛮生长”格局,企业不重视中高级技工的人才培养,而往往醉心于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和引入自动化流水线取代人力。这使技工职业陷入低端化陷阱,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福利待遇也难以提升,无法吸引足量优秀人才。
相对来说,很多发达国家特别注重中高级技工的培养,就拿邻国日本来说,谈到日本制造,通常最先想到的是“工匠精神”。这种重视质量、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不断改善的匠人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蓝领工人所普遍接受并大加崇尚,其实是与日本社会独特的技工培养模式密切相关的。日本在高中阶段就有很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而不论是职业高校还是职业高中,学校的教学目的都非常明确, 即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这些学校大多通过“因需而训”“能力导向”等方式进行职业培训,针对企业的真正切实需求,编制专门教材、开发特别培训课程等。
我国中高级技工的短缺不是短期形成的,也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因此,为了破解我国中高级技工的供求矛盾,需要政府、企业、技校和家庭共同发力,从中高级技工认知、引导、培养、提升和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来进行统筹谋划。有专家建议,不妨在中小学就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使家长和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转变全社会对职业技术学校和技术工人的偏见和歧视。此外,也要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引导和支持,改变技校“高校化”的不良倾向,使技校能够踏踏实实地培养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中高级技工。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企业与职业教育院校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把学校学习和工厂实习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和利用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