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21年度人口数据,我国出生人口继续回落。为啥大家都不愿生娃了?三孩配套支持政策何时奏效?如何让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落到实处?种种问题又成为热点,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值得深思。
出生人口下降因素多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经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这一数字低于2020年的1200万人和2019年的1465万人。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只增加4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34‰。有专家认为,中国人口可能即将进入零人口增长阶段。
什么是零人口增长?零人口增长的绝对意义是指当年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相等,但发生这样巧合的概率几乎不存在,所以根据已经实现了人口负增长的国家的经验和模式来看,零人口增长通常以某个时间段衡量,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时点或者某一年。专家指出,这一阶段,通常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也已达到最高峰值,即中国的最高峰值人口也就在14.2亿左右,而人口的负增长或将为期不远。
当此之时,对人口增速放缓原因与影响的深层次分析,自然不可或缺。国家卫健委日前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给出了答案。首先,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其次,是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同时,生育意愿也持续走低;再次,是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顾虑。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在发布会上介绍,未来一段时期,1981-1997年间高出生队列仍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体,但后续进入育龄期的妇女数量在缩减,由此导致育龄妇女总数持续下降,内部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尤其是20-34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女性规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显,这将给出生人口带来较大下行压力。
实招硬招正在路上
对于人口问题,国家也早已出手,加速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就是未来的重点工作。有专家指出,首先得从长线视角看待低生育率的影响,继而用鼓励性政策举措去提振适育人群的生育意愿。
对此,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废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3部行政法规;印发《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2021年支持427家县级妇幼保健院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2021年支持建设了6.1万个普惠托位;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帮扶工作等。
同时,一些地方也推出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生育支持举措。例如,浙江规定,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生育一孩延长产假60天,生育二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江苏省苏州市对已备案的社会办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1万元/托位的建设资金补助和300-800元/人/月的托位运营补助;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推出育儿补贴金政策……
接下来,针对民众的生育痛点,出台更具系统性的激励措施,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已是箭在弦上。有专家曾指出,当代年轻人的少生不生现象要归因于“家庭组织的效率不足”,家庭是唯一的人口产出部门,但家庭人力资本的提升受阻。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用公共部门的制度及公共品的投入提升家庭组织效率。所谓公共品,就涵盖教育、住房、医疗、失业保险、就业培训、生育保险、生育补贴及家庭个税补贴等公共资源供给。
总之,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时间还不长,配套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也在陆续出台中,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明显效果。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各地各部门将着眼群众最期盼的生育、养育、教育等工作推出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出实招、出硬招,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积极看待“老龄人口”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下社会,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也成为家庭照料的主要承担者,照顾老伴、照顾子女、照顾孙辈。有专家则把这一现象称为“影子红利”,认为老年人通过帮助子女进行隔代抚养,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其实也是一种生产。
纵观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少子化”的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后的必然情形,也有专家分析指出,老龄化与少子化其实是相伴而生的。造成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长期的低生育率水平。而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一个是生育率下降,一个是死亡率下降。我国人口死亡率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稳定的低水平状态,而2019年,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长寿化和少子化的必然结果就是老龄化。
有专家认为,无论是“影子红利”还是“隔代照料也是生产”,都涉及如何积极看待老年人口,以及如何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中国自古就是家国同构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隔代照料”是在替国家分忧、替社会减负,助力全面两孩、三孩政策落地。但隔代照料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去义务化,承认其社会价值;去无偿化,给予照料者适度的经济补贴;去经验化,加强对照料者的培训;去疲惫化,为照料者提供社区喘息服务。更重要的是,隔代照料必须是祖辈的自愿选择,而不应将其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形成道德枷锁。
当前我国致力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为隔代照料提供支持,也是理所应当之举。专家建议,无论“影子红利”考虑,还是“隔代照料”设想,家国社会都要致力让具有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得其所愿、各获其美、美美与共,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